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针对在美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查行动引发轩然大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 50 余所高校陆续通报,已有超过 500 名中国学生的 F1 学生签证及 OPT/CPT 实习许可被突然吊销,部分学生甚至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沦为 "非法滞留",留学圈陷入集体恐慌。

无差别审查突袭:合规记录成 "隐形雷区"
此次签证吊销行动呈现明显的扩大化趋势:
波及范围广:从常春藤盟校到区域性公立大学,包括斯坦福、UVA、UPenn 等顶尖学府在内,已有超过 50 所高校发布官方通知,Reddit 实时更新的受影响学校清单每小时都在扩容。
审查标准模糊:初期针对 "有犯罪记录者" 的官方解释正在被打破 —— 中国留学生 David 的案例极具代表性:其两年前因情侣纠纷被短暂拘留,未受任何正式指控且获警方澄清,仍被吊销 OPT 资格,被迫从刚入职的科技公司离职。更有大批学生称 "从未涉及敏感活动",却收到 SEVIS 系统 I-20 表格被终止的通知。
行政程序突变:部分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透露,ICE 此次行动未提前告知校方,学生往往先于学校收到移民局邮件,这种 "突袭式" 执法导致校方难以提供事前协助。
签证 "猝死" 背后的多重风险
此次事件暴露出三大隐性合规风险,为在美留学生敲响警钟:
轻微司法记录的蝴蝶效应:超速罚单、宿舍违规等以往被视为 "非严重问题" 的记录,在当前审查环境下可能成为签证吊销依据。数据显示,首批被取消签证的学生中,62% 涉及交通违规或社区纠纷类记录。
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ICE 在未提供具体理由的情况下终止 I-20,学生被要求在 180 天内离境。这种 "无需举证的行政决定" 导致司法救济渠道狭窄,部分律师指出,此类案件的法院复效成功率不足 35%。
OPT/CPT 身份的连锁崩塌:实习许可被吊销直接切断留美就业通道,部分学生面临 H-1B 抽签资格丧失、职场生涯中断等连锁反应。某科技公司 HR 透露,已收到数十份因签证问题被迫离职的中国员工申请。
紧急应对指南:黄金 72 小时行动方案
移民法律师团队紧急发布应对建议,强调及时行动的重要性:
第一步:立即核查 SEVIS 状态
登录 iCE 的 SEVIS 系统确认 I-20 是否被标注 "Terminated",若状态为红色警告,需在 10 个工作日内联系学校国际办获取书面解释。
第二步:双轨制应对选择
离境重启方案:72 小时内预约离境航班,保留原 I-20、成绩单等文件,通过 SEVIS Transfer 尝试在 90 天内转入其他合规学校,或重新申请 F1 签证(需注意使馆预约周期已延长至 4-6 周)。
境内救济途径:聘请移民律师向 USCIS 提交 I-539 表格申请身份恢复(Reinstatement),需准备无犯罪证明、校方支持信、经济担保材料等,同时申请 Stay of Removal 以暂停离境期限(流程耗时 3-6 个月,费用约 1.5-2 万美元)。
第三步:建立集体维权网络
目前已有超过 200 名受影响学生加入跨校法律援助群,共享 ICE 文件模板、律师资源及诉讼进展。斯坦福学生学者联谊会建议,收集同类案例向当地议员办公室陈情,利用国会监督机制推动个案审查。
四、留学安全新挑战:从合规管理到风险储备
此次事件标志着在美留学生活进入 "高合规风险期",专家建议建立三重防护体系:
日常合规建档:定期整理交通罚单、医疗记录等文件,通过学校合规办公室进行风险评估;
身份状态监控:每月登录 SEVIS 系统检查 I-20 有效期,设置 OPT/CPT 到期前 90 天提醒闹钟;
应急方案预演:储备至少 3 个月生活费用,与本地律师建立预沟通机制,熟悉离境行李打包、银行账户注销等操作流程。
截至发稿,美国国务院尚未对此事件作出官方回应,而中国驻美使领馆已启动领事保护机制,建议留学生通过 "12308" 热线实时报备情况。这场突如其来的签证风暴,不仅考验个体的危机处理能力,更促使整个留学群体重新审视在美身份管理的复杂性 —— 当 "合规" 边界日益模糊,提前构建系统化的风险防御体系,或许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唯一解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