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中国公羊救援队阶段性完成赴缅救援任务,首批驰援缅甸队伍返航回国,第二梯队12人继续在缅甸执行后续消杀任务。

当晚,公羊救援队救援协调中心主任曲大帅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回忆了在缅救援的感受,他提到,缅甸地震与以往参与的救援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高温给救援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当地体感温度超50℃,救援队员每隔10分钟就需要轮换,“其实也没有休息,换下来的人就站在旁边,大量补充水”。

公羊救援队创始人何军也在采访中表示,他同时参与过土耳其和缅甸地震救灾工作,土耳其地震发生时,当地气温基本处于零下20℃。而缅甸此次的大地震,当地气温多处于40℃左右,“太热了,真的很遭罪,我们宁愿冷一点”。

何军补充,高温天气对于困在废墟下的人更是一种煎熬,“天气热我们可以轮换一下,补充一下体力,我们着急的是那些被困在里面的人怎么办。所以我们希望为受困者争取更多的营救时间”。

救援队谈土耳其和缅甸地震救援感受

救援队正在现场作业。图/上海山锋应急救援队

4月2日,同时经历过土耳其地震和缅甸地震,目前还在缅甸现场进行救援工作的诸暨贵兴救援队队员向九派新闻介绍,缅甸地震救援的点比较分散,而土耳其是整个区域坍塌,虽然破坏程度差不多,但是救援难度不同,“土耳其当时的气温在零下,而缅甸为高温天气”。

上述队员表示,比起土耳其的寒冷,他觉得缅甸的高温更让人难熬,因为高温会让救援更容易感到呼吸困难,“我们有队员在参与天空之城救援工作时,不到15分钟就出现了中暑情况。再加上现场弥漫的尸体腐烂味道,非常煎熬”。

他补充,“在外面的人都受不了,在里面的人又怎么受得了?对于被困者来说,狭小的空间也会容易不舒服”。

他回忆称,在土耳其参与救援时,他们曾联合其他救援队伍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178小时(超过7天)的幸存者,“救出的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地震来临时,她有些发烧昏迷了”。

据红星新闻,曾携搜救犬参与“土耳其大地震”救援的一名专业救援人士表示,高温天气对搜救犬不利。“搜救犬在工作中是靠鼻子嗅认的,天气炎热时犬就要张嘴喘气。此外,搜救犬在高温下的工作时间不能很长。”该救援人士解释称,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搜救犬在缅甸地震废墟现场的搜索效果可能不理想。

另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4月2日,据缅甸广播电视台消息,目前缅甸地震已导致3003人死亡、4515人受伤,另有351人失踪。

九派新闻特派缅甸记者 武菲菲 付冰洁 记者 李恺 马婕盈

编辑 万璇 付珊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