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到现在,又一个国家爆发了,德国的一句想打仗?奉陪到底,直接点燃了局势。
此前,特朗普正式向欧盟递交关税函,宣布从8月1日起,对大多数欧盟商品加征30%关税。
这比4月首次提出的20%还要高出整整10%。
欧盟原先争取维持10%的关税底线,但多次谈判都无果。
特朗普没有提供任何豁免,没有任何缓冲机制,也没有排除欧盟重要出口产品,比如德国汽车、机械、药品。
而德国是欧盟最大经济体,也是对美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个关税将直接打击到德国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行业。
于是德国不忍了,据报道当地时间18日,德国官员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仍有时间达成协议。
但如果美国想要战争,那他们会得偿所愿。
随后,德国政府还推动欧盟委员会加快准备一揽子反制措施。
不仅包括对等的商品关税,还涉及数字服务税、限制美国企业参与欧盟公共采购等多领域限制。
这是德国首次在关税之外,提出以服务业为目标的反制方案。
据报道,当地时间17日,多名欧洲外交官透露,欧盟执行机构正在拟定一份针对美国服务业企业的潜在报复清单。
对象包括科技巨头,并强调一旦无法在8月1日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那欧盟将启动报复措施。
还有一名欧盟官员表示:报复可能分阶段实施:比如先对美国商品征收较小规模关税,再扩大到更大范围,最终可能升级至服务业。
这不是纸上谈兵,是真枪实弹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让外界都在猜测,欧盟在8月1日前很可能不会妥协,毕竟,30%的关税真的让人忍无可忍。
而德国官员说的“战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装冲突,而是全面升级的贸易战。
但为啥德国突然就硬气了?因为德国从中国手里得到了3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中欧高层对话重新启动
据报道,经过中欧双方商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
而这次会晤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
根据欧洲理事会发布的信息,会议将聚焦双边经贸关系、地缘政治问题、贸易平衡、绿色转型等议题。
而一些外媒对这次峰会可能达成实质性突破期望的比较低。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表示:由于目前,中欧双方分歧较大,再加上18日,欧盟刚通过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方案。
新增26个规避制裁的企业,其中有7个是来自中国内地,有3个是中国香港的。
所以外媒不太看好这次会晤能在议题上都达成一致,但只要这次峰会能够顺利举行,就是一次“成功”。
毕竟,中欧关系的稳定,就是当前全球贸易形势中重要基准。
第二件法宝:德国总理默茨即将访华的计划
此前,据路透社报道表示,德国总理默茨将于今年年底率领一支由顶尖企业高管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将是他就任总理后的首次中国之行。
报道表示:在中美关税摩擦背景下,默茨这次访华对巩固中德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另外,据报道7月4日,王毅在德国首都柏林与默茨进行了会面,双方表示要保持高层交流、深化互利合作的共识。
而默茨也在会谈中表示:德方愿同中方坚持开放互利,促进公平贸易,携手应对危机挑战,这符合双方利益。
并且德国新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另外,根据德国联邦议院此前公布的消息,中国仍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中德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达到2018.8亿美元。
此外,中国企业也正考虑加大对德投资力度,涉及新能源、自动化制造等领域。
而默茨接下来的访华,可能会以企业对接、市场准入与战略合作为重点议题。
而德国之所以重视与中国的双边合作,背后还有经济结构性依赖这个根本原因。
目前,德国汽车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据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数据,2024年大众、宝马和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合计占其全球出货量的42%。
所以,德国工业体系对出口的依赖结构决定了它无法轻易与中国脱钩。
过去一段时间,德国政府确实提倡“战略去风险”,希望降低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
但在实际操作中,德国更多采取“多元布局”而非“切割脱钩”。
尤其是在芯片、光伏、电池等产业链领域,中国不仅是德国的供应来源,也是技术合作伙伴。
于是,默茨在议会讲话中指出:德国必须同时与美国和中国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这对德国经济复苏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件法宝:中国自身的抗压经验
中美打贸易战不是一两年了,从2018年开打到现在,整整七年。
特朗普没让中国“跪下”,反倒让中国练出一身硬功夫。
202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长显著,顺差达到4.21万亿元,同比上涨49.3%。
这不是运气,而是体系的力量。
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能自给自足,不靠别人。
不仅如此,还持续拉动“全球南方”国家一起扩产能、控供应链,反过来给美国制造压力。
德国当然看在眼里。
特朗普想拿高关税逼欧洲低头,但中国早就走过这条路。
德国要想顶住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中国“怎么硬起来”。
所以,这三件法宝,给了德国底气,也给了欧盟选择的空间。
现在,美国不只是在搞贸易壁垒,而是在借着经贸之名,要求盟友跟中国划清界限。
但问题在于,欧盟的产业根本就离不开中国。
脱钩就意味着成本上升,市场缩水,尤其是德国,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大客户。
因此,这次德国不再妥协,这不是情绪,而是理性。
贸易战不是德国想打的,但真要打,德国也愿意奉陪到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