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波音的CEO官凯利·奥特伯格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关税环境”,中国客户已经“停止接收飞机交付”。
在此之前,随着两架波音飞机先后从中国“离开”,其实大家都对波音被拒收也猜了个大概,但是没想到波音CEO说被拒收的理由是因为“关税”。
可更让人意外的是,面对中国拒收波音飞机的情况,波音CEO非但没有表示要好好商谈,反而大言不惭的说“要给中国一个机会”,否则就把订单给其他国家。
这话听起来就让人十分不爽,一个近些年事故不断的飞机公司,居然就这么明晃晃的“威胁”起了一个国家?而且让人疑惑的是,中国拒收波音飞机,真的是因为关税吗?
波音CEO承认中国拒收
波音最近又上头条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哪架飞机又出事了,而是因为他们的CEO在面对中国“退货”两架飞机之后,终于开口回应了。
他承认中方确实停止了接收波音飞机,并且顺带把锅甩给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明明是自己产品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交付变成了“交烦”,现在却开始拿政治做挡箭牌。
更离谱的是,在这场公关灾难里,波音CEO竟然还能表现得理直气壮,一副“给脸不要脸”的样子,说什么如果中国不接受这些飞机,那就把订单给别的国家。
这种话听上去不光是没诚意,更是没脑子。中国“退货”这两架飞机不是因为一时情绪,也不是政治反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理性选择。
波音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每一次都让全球航空业神经紧绷。
从阿拉斯加航空飞行中舱门掉落,到韩国济州岛737-800飞机坠毁,再到星际客机航天任务推进器故障,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波音就能整出点“新动静”。这样的产品,谁还敢用?
中国的航空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冤大头。波音的交付时间一拖再拖,飞机一到手不是有瑕疵就是要返修,作为客户,当然有权利说“不”。
再说了,在波音接连“出事”的同时,空客不仅稳定交付,而且早就把质量体系和客户服务搞得井井有条。中国三大航司这些年都在加大对空客的采购力度,明摆着是“用脚投票”。
如今国产C919也开始量产了,技术成熟、飞行平稳、维护成本低,再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选择自己家的飞机不仅安全感更足,经济上也更划算。
然而,波音却仍然停留在过去那个“美国制造就是王牌”的幻想中。他们好像还以为自己是全球唯一的飞机供应商,居然说出“要给中国一个机会”的话。
事故频发,却还说给中国一个机会
谁给谁机会现在早就换了方向。这个市场是双向选择的,不是谁要施舍谁的机会,更不是某家公司可以高高在上指点江山。

面对客户的正当权利和市场趋势,居然还能一副“爱要不要”的态度,说到底,这不只是傲慢,更多是无知。
从波音CEO的这番发言来看,整个公司的管理层似乎还没从高处掉下来,至少脑子还在云端。
在他们眼里,中国停止接收飞机好像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而不是对多起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的正常反应。
他们无视中国市场多年来对波音的支持和耐心,也完全不承认自己的问题,反而把锅甩给特朗普的关税战。
特朗普的政策的确造成了许多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但波音的问题根本不是从那时候才开始的。
波音真正的滑坡,起点是自己对产品质量的放弃,对客户体验的漠视,对安全隐患的轻视。这些不是哪个总统一句话就能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系统性崩坏。
而且就算真的是关税问题导致的中方“退货”,那波音公司又做了什么实质性的努力来修复关系?
没有,他们既没有对中方表达歉意,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反而用一种威胁的语气说要把订单转给其他国家。
试问,现在还有哪个国家愿意接盘波音那一堆拖延交付、事故频发、信誉扫地的订单?哪怕真有,也绝对不是出于信任,而是迫不得已。而就在与此同时,中国的航空工业悄然崛起。
C919量产,波音却还做着“世界第一”的梦
国产C919已经逐步走上商用航线,不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概念飞机。
它在国内多个航段完成了高频率运行,乘客反馈积极,航空公司运维数据稳定。这意味着,中国不再完全依赖进口民航机,而是具备了自己生产、运营大飞机的能力。
波音的不作为,正好给了国产飞机发展的绝佳空间。可以说,波音这种自我膨胀的态度,不是让中国放弃,而是加速脱钩。
更重要的是,这种脱钩不是短期情绪使然,而是长期趋势的结果。波音越是摆出一副“你不买我就卖别人”的态度,越是让人意识到这家公司对中国市场根本没有真正的尊重。
与其苦等一架“问题飞机”,还不如把资源、时间、信任投放给更值得的国产品牌。
当下,国产航空工业不仅技术日渐成熟,市场信心也在快速提升。这不是简单的替代,更是一种战略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波音帮了不少“倒忙”。
波音的做派,早已不是一家全球领先企业应有的样子。从技术到管理,从态度到应对方式,无一不是“疲态尽显”。
他们不再是那个创新引领的工业标杆,而更像一个靠老本混日子的巨人。每当出事,总是找借口、甩锅、装无辜,却从未真诚面对自己的责任。
在全球供应链高度复杂的今天,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波音的问题早已超出了某个环节。
它是一个系统性塌陷的公司,却还想着用“市场威胁”来讨价还价,这不仅幼稚,更是危险。
如果波音真的想留在中国市场,那就该老老实实地解决问题、提升质量、恢复信任,而不是试图用一句“给你机会”来掩盖自己的失败。
这个市场早已不是哪个品牌说了算的时代,更不是靠情绪化言论就能左右的战场。市场规律面前,没有人是常胜将军。
波音现在的处境,不是别人陷害,是它自己亲手把牌打烂了。而中国,已经学会了不再等。
你要真想做生意,那就拿出点像样的诚意来;要是不想做了,也没人挽留。总有人会接住这个机会,只不过这次不是你波音。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2025-04-24 《三架飞机被“退货”,波音CEO还在“嘴硬”》
澎湃新闻 2025-04-24 《波音CEO称中方因中美“贸易战”停止接收波音飞机,外交部回应》
直新闻 2025-04-24 《关税战叠加国产大飞机,波音在华已经退无可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09 《美联航波音客机5天内发生3起事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