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新能源车险因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陷入险企亏损、车主顾虑的两难局面。但2025年上半年,行业迎来了关键转折。

近期,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头部机构相继宣布,连续多年亏损的新能源车险业务首次实现承保盈利。同时,多项行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而这不仅是险企经营的突破,更将给广大新能源车主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红利。

痛点

理赔体验不佳 保费涨服务降

公开数据显示,虽然2020至2024年这五年间,新能源车险保费从246亿元飙升至1409亿元,但理赔体验始终差强人意。电池定损要等一周、维修耗时半个月的纠纷频发,部分小众车型车主还得面对“保费年年涨、服务节节降”的尴尬。不少人在选新能源车时,都把车险的性价比和可靠性列为重要考量之一,担心险企压缩服务或抬高保费。

为规范新能源车险业务,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加上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车险好投保”全面上线,新能源车险“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僵局终于被打破。

转折

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盈利

随着2025年上半年上市险企中期业绩报告密集披露,车险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红星新闻记者留意到,2025年上半年车险行业数据释放明确利好,多家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业务相继实现承保盈利,经营稳定性显著提升。

其中,平安产险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车575万辆,新能源车险保费达217亿元,市场份额27.6%。平安产险总经理谢永林在中期发布会上直言:“新能源车险保费增长46%且承保利润为正,这是很不容易的数字。”

太保产险表现同样亮眼,其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保费105.96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从14.1%升至19.8%,副总裁俞斌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已进入盈利空间”。

对车险行业来说,这一转变意义重大。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1409亿元,亏损却达到了57亿元,且连续多年陷入“高保费、高赔付”的困境。

背后

主动服务事前防险 而非提高保费

头部险企的盈利答卷,正从多个维度改善车主的投保体验,福利看得见、摸得着。

保费稳定性显著增强,让车主续保更安心。过去车主总担心险企亏了保费要涨,如今这种顾虑正在消散。红星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头部险企实现新能源车险盈利的核心原因是险企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半年报内容显示,人保、平安、太保的车险综合成本率均有明显下降,且降幅全部来自运营费用压缩,而非提高保费。对家用车主来说,这意味着续保保费大幅波动的风险降低,长期用车成本更可控。

理赔服务的升级更是直击痛点。红星新闻记者从险企了解到,太保产险与车企打通维修数据,电池定损效率翻倍;而平安产险则通过“好车主”平台推送风险提示,从源头减少事故。更关键的是投保难问题得到解决,依托“车险好投保”平台,30多家险企陆续接入,即便是小众高风险车型也有保可投。

红星新闻记者同时了解到,部分险企还将盈利逻辑转化为主动服务,让车险从事后赔钱变成事前防险。例如:通过分析行车数据,向猛踩油门、急刹车的车主推送安全提示,雨天发送电池防潮建议等措施,让上半年新能源车险的出险率进一步下降。

建议

优先选择盈利险企 投保沟通理赔范围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结合行业变化,车主选车险可重点关注两个方向,兼顾性价比与保障质量。

优先选已盈利的头部险企,这类机构经营稳定,服务升级和保费稳定性更有保障。其次,紧盯“风险预防服务”更具长期价值,特别是一些能提供驾驶行为分析、个性化安全提示、专属维修网点的险企,不仅理赔体验更好,还能帮车主减少事故,长期来看更划算。

而针对货车、网约车等营运性质的新能源车主,该人士表示,目前商用车新能源车险仍处于亏损状态,综合成本率超100%,投保时务必与险企充分沟通,明确约定营运场景的理赔范围与效率,避免后续纠纷。

尽管全行业完全扭亏尚需时间,但头部险企的盈利已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新能源车险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对车主而言,更稳的保费、更快的理赔、更贴心的服务,才是这场行业变革最实在的红利。

红星新闻记者 田园

编辑 李星龙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新能源车险逆袭 头部险企开始赚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