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王芗斋门下2位先生的练功真谛
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西黄寺回望1967拜杨德茂十一年:地坛推手断手天坛夜练那股劲
他把时间卡得很清楚。
2025年8月28日,京师西黄寺的台阶不高不矮,他站一会儿就说起1967那年拜杨德茂,十一年跟着走,换言之,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那会儿地坛、积水潭、天坛公园,一处接一处地练,推手、断手、实战都来,尘土味、汗味,混一起,鞋底都磨薄了,不晓得的人还以为跑场子。
二代里头高手一茬接一茬,他提到姚宗勋,说断手有门道,真心的。
杨先生自己路子宽,罗汉拳、八卦掌、吴式太极都摸过,再随王芗斋钻研大成拳,门里都说他推手第一,说不准哦,也有人不服气,但场子里见真章,手一搭就分高下。
那时候目光都聚到他们身上,谁要是偷懒,场上立马露馅。
他不是只学。
他被引荐去见周子岩、王斌魁、李见宇、何镜平,一屋子师兄弟,风格不一样,有的硬,有的快,有的像猫一样踩着点进出。
晚上在地坛那圈松树边,大家围着石凳说招,手一来一去,灯也不亮,靠月光,看着都不太像练功,换个角度就是磨路子。
时间轴往后拉。
他跟王选杰那几年更像练兵,深夜单独训练,一周两次,三年没断。
地点不固定,有时天坛北门进去,到回字形的道上站桩,风一吹,衣角直抖。
他说夜里练,人少心定,换言之,招式没啥花头,手里要有分寸。
后来他帮王选杰去天坛、劳动人民文化宫教拳,学生里有外国人,中文不灵光,他就用手把他们的肩、肘、胯一节一节摆正,练个半月,推手不再飘。
插一句,他家里刚开始不理解,觉得每天灰头土脸,挣不来啥。
他也说不准解释哪句有用,就继续练。
师门的规矩不多,来得早,收拾场地,走得慢,把器械归位,讲武德,不抢人,不抖机灵。
换到今天,他看年轻人满地都是,四代五代遍地开花是好事,只是花拳绣腿看着热闹,落地没有,中途就散了力,意思你懂。
他写过一首小诗,没挂在墙上,只是装在袋子里,见到熟人就拿出来念两句。
有人问具体某次比试怎么回事,他摊手,说资料缺了,人也不在,谁讲都可能对不上,再说,场上的事,位置一变结局就不一样,不晓得哪句能定论。
他把能想起来的细节都补,小时候地坛石砖有缝,脚趾头卡进去一下,借力能上身,积水潭边上那股潮气,夏天更重,天坛台阶摸着凉,他手背贴一下就收回来。
他对“真谛”不太爱大话。
换言之,就是多推手,多断手,多在场上找错,站桩站到腿发酸,桩一松手不抖,出手不赶,收手不拖。
王芗斋门下这两位先生,一个练得厚,一个教得稳,路子不一样,脉络清楚。
他看年轻人围过来问,怎么留精髓、怎么教明白,答案说不准哦,练到位就懂了一些,懂了也不见得讲得清楚,场子一转,人一换,又得从头摸。
再说,门外的风吹得快,场内的手要稳一些,别急着去比谁视频好看,练到汗出一身,裤腿贴着小腿走路,那个劲才不会跑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