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欣阅
为了纪念美国独立250周年,美国财政部正在考虑铸造一枚1美元的硬币,硬币上印有特朗普在美国国旗下紧握拳头的形象,以及 “战斗,战斗,战斗” 的字样。
这些字样明显是指特朗普在赢得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四个月前,在一次暗杀未遂事件中侥幸存活后立即所说的话。
这枚尚未诞生的硬币,已在美国社会掀起波澜:一面是传统国家话语中的“自由”与“信仰上帝”。
另一面是个人化极强的握拳姿态和竞选口号。这种分裂感,恰恰映照出当下美国的政治现实。
百年规矩与一个拳头
这枚硬币的设计之初就踩在法律的红线上。它面临的,是美国一套延续了上百年的法律与传统构成的双重枷锁。自1866年国会立法以来,一个核心原则被严格遵守:禁止在货币上使用在世人物的肖像。这是为了避免国家货币沾染上君主制色彩,防止任何政治人物被神化。
更直接的障碍,来自一项法案。就在2021年1月,正是特朗普亲手签署了一项法律,授权财政部为建国250周年发行纪念币。然而,法案中有一条明确的限制条款:纪念币的背面,绝对不允许包含任何人物的肖像或半身像,无论此人是在世还是已故。
现在,财政部官员布兰登·比奇在社交平台证实、并获财长斯科特·贝森特转发的设计草案,背面的拳头造型,显然与这一禁令形成了直接的冲突。
支持者们为此精心构建了一个法律上的“擦边球”策略。辩称那个源于特朗普在一次竞选集会遇刺未遂后标志性动作的握拳姿态,并非法律文本中严格定义的“肖像”或“半身像”,而是一种“动作造型”。
然而,这种解释真的站得住脚吗?历史上唯一的先例,是1926年为纪念建国150周年发行的半美元硬币,上面同时出现了时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与华盛顿的头像。支持者视其为规则可以有例外的证明。但反对者指出,那枚硬币是经过国会明确授权的,程序完全合规。更重要的是,正是那次破例,反而促使各方达成共识,在此后彻底收紧了规则。
所以,柯立芝的先例非但不是通行证,反而更像是一块警示牌,让这次试图绕开法律的举动显得风险极高。反对派法律人士普遍认为,一旦进入司法审查,国会的立法意图很可能会被从宽解释,这种文字游戏式的规避策略,最终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一枚移动的竞选海报
即便能够侥幸闯过法律的门槛,这枚硬币还必须面对两道程序上的关卡。它的设计稿需要通过两个独立顾问机构的审查:负责从历史与文化层面评估的公民造币咨询委员会,以及负责审核艺术质量的美术委员会。
这两个机构完全可以从“设计格调不够庄重”或“过度突出个人”等非法律角度提出反对,从而拖延甚至否决该方案。更何况,由于预算问题,美国联邦政府自今年10月1日起已部分停摆,像纪念币这类非紧急项目的推进工作早已被搁置,未来时间表充满了未知。
尽管财政部长拥有最终批准权,但这些行政障碍共同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
然而,这枚硬币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能否顺利铸造,而在于作为政治符号的巨大能量。它的设计与计划推出的时机,都经过了精心的政治算计。
设计定稿和生产时间预计在今年年底,这恰好与中期选举的周期完全重合。一旦投产,它将成为一件流动的竞选宣传品,一枚被国家信誉背书的“移动竞选海报”。
这背后的政治意图显而易见。最近,特朗普在独立选民中的支持率出现下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抛出一个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符号,无疑是巩固基本盘、制造社会话题的有效手段。那个紧握的拳头,那句“战斗、战斗、战斗”的口号,都精确地将竞选语言和强人形象,直接铭刻在了代表国家主权的货币之上。
这是一种个人意志与国家象征的强行捆绑。支持者们认为,特朗普是“美国优先”的化身,他的个人经历,包括那次遇袭事件,已经成为国家叙事的一部分,理应被纪念。
但反对派的反应同样激烈。民主党人已经准备好将此议题转化为攻击的武器。他们计划在国会召开听证会,甚至在法案中增加额外的限制条款。在舆论场上,他们将这枚硬币贴上“自恋币”的标签,并将其与通货膨胀、关税等民众切身感受的民生议题进行对比,以此批评其脱离现实、本末倒置,从而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
国家叙事,谁主沉浮
归根结底,这场围绕一枚硬币的争论,是一场关乎美国如何讲述自己国家故事的文化冲突。这是一场在个人崇拜与集体记忆之间的身份抉择。
传统上,美国的国家象征物,如白头鹰、自由女神像或橄榄枝,都代表着抽象且普世的价值。它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平与力量的集体故事。而这枚拟议中的硬币,却选择了高度个人化、甚至充满对抗性的符号,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对国家认同的一种侵蚀。
媒体评论中出现的“君主制色彩”的担忧,正反映了这种深层的不安。它模糊了共和国与君主国的界限,让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
没错,作为纪念币,它主要由造币局溢价出售给收藏家,实际流通范围极为有限。但是,它作为“政治极化时代物证”的象征意义却是无限的。无论它最终是否被铸造,它都将永久地记录下当前美国社会在历史叙事主导权上的激烈斗争。
结语
这枚硬币的未来,悬而未决。它需要跨越法律、程序和政治这三重门槛。如果财政部在没有新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强行推进,几乎可以肯定会面临司法挑战并被最终叫停。
但这枚硬币最终能否被铸造出来,其结果已经不仅仅是对一个设计方案的裁决。它更像是一次公开的宣判,宣判的是美国现行制度的约束力、政治文明的底线,以及国家身份的共识究竟还剩下多少。
无论如何,这场围绕着它的激烈争论,迫使每一个人去思考:当国家的象征物被深度卷入党派斗争的漩涡时,一个国家应如何守护其共同的体面与稳定。
最终的答案或许很简单:只有当规矩被置于个人之前,纪念,才能回归其本来的意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