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1‍‍‍‍‍‍‍‍‍‍

最近,年代群像剧好像越来越多了。

继爆火的《小巷人家》后,由李昀锐、黄杨钿甜、倪虹洁、杨皓宇主演的《致1999年的自己》,和由楼健执导,梅婷、陆毅、、刘钧等演员主演的《六姊妹》先后上线,分别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六姊妹》首集收视峰值破3、单日最高收视峰值达4.734%,成为了腾讯视频热度最快破28000年代剧。同在腾讯视频播出的《致1999年的自己》目前已经开启超点,豆瓣开分7.5,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年代群像剧在剧集大盘里一直是稳定发挥的选手,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家庭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描绘,展示社会变迁,挖掘人性故事,底盘大、受众广。

这类剧集因为多元化的角色设定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广受观众喜爱。一旦拍好了,就算是进入爆款预备役,早年间的《父母爱情》、近几年的《人世间》《小巷人家》都成为了下饭的“电子榨菜”。

近期年代群像剧连续上线,魅力却丝毫不减,将来还有《北上》《生万物》等剧集处于待播行列,它们中会出现爆款吗?

大时代

年代群像剧,最吸引人的就是“年代感”,通过对特定年代的还原满足观众的怀旧心理。《六姊妹》能获得高收视率,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这一点。

该剧根据伊北的小说《六姊妹》改编,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何常胜(刘钧 饰)为支持社会主义建设,举家从扬州江都迁至安徽淮南定居。此后二十年,他育有六女,但不幸因车祸离世。何家六姐妹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最终深刻领悟父亲生前强调的“家”的真谛的故事。

《六姊妹》一开始就着重刻画了那个年代生活的不易。

故事开始于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何常胜一家终于得以团聚,但彼时生活条件并不算好:紧紧巴巴熬出的猪油渣要紧着刚生产完的妻子刘美心(邬君梅 饰)吃,大女儿何家丽用肉票换不到稀缺的猪肉只要来了猪尾巴,实在没办法了自己下河捉鳖也会被举报。

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何家的日子不再艰苦,哪怕生了六个孩子也无需再为口粮操心。《人世间》《小巷人家》等时间跨度较大的年代群像剧也有类似的展现,从节衣缩食到衣食无忧,这些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生活细节,正是对过去的极致还原

不过,观众热爱年代群像剧也不只是为了怀旧。

几十年来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许多足以改变普通人一生的政策只出现在课本里,中老年观众则是有着切身体会。年代群像剧中角色的命运往往让观众牵肠挂肚,他们的成长历程正是展示历史洪流的小切口之一。

比如恢复高考这个重大决策在许多年代剧中都有体现。正如《小巷人家》中庄超英所言,“高考是最公平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不仅参与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阅卷,子女考上大学后也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大江大河》的宋运辉、《人世间》的周秉义和周蓉也通过高考实现了跃迁,观众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一代人的精神面貌,看到那时人们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改变一生命运

当然,除了主角的励志故事,年代群像剧也会通过配角展现人性复杂的一面。大时代背景下,人的际遇风水轮流转,有了这些角色的对比才有剧情的跌宕起伏。

《小巷人家》中庄家、林家父母一代有单位福利分房,子女赶上改革开放浪潮占得经商先机,后续又正逢浦东大开发买房置业;《人世间》中周秉昆虽然学历不高但心地善良、脚踏实地,做工人、跑销售、经营饭馆,一步一步实现自我价值。

非每个角色都这么幸运,《小巷人家》中知青回城后有家可归却被亲友嫌弃,原本互帮互助的邻里街坊也会为了占房闹得不愉快;《人世间》中乔春燕本是洒脱大方的性格,却在生活的磋磨中逐渐变得心理失衡、行为扭曲;《父母爱情》中的欧阳懿则是一开始意气风发,经历巨变后变得谨小慎微。

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聚焦个体成长,年代群像剧的魅力正在于对过去的还原和对大时代背景下人生百态的呈现,观众可以从中窥见历史的一角,也能感受人性的亘古不变。

小人物

时代背景为剧集定调,群像人物则是提升剧集讨论度的关键。

《父母爱情》《乔家的儿女》《人世间》《小巷人家》《六姊妹》等剧集都是以一家人为圆心展开剧情,既着重刻画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探讨亲情、爱情、友情的各种形态,也通过这些人物各自的交际圈子呈现社会风貌

比如《六姊妹》的时代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父亲何常胜执着于生儿子,却连续生了六个女儿。不过这家人不让观众高血压的一点是从不苛待女儿,何佳丽作为大女儿,也选择成为长辈心中的“儿子”,承担起扛事的重任,带领妹妹们共同成长。

《六姊妹》和其他年代群像剧一样,家庭内部仍然存在不少争吵、误会和谅解,这种和谐或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在年代群像剧中占据着重要戏份

《乔家的儿女》中没有负责的父母,子女同样是一拖多的模式,大哥乔一成挑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和弟弟妹妹们的教育;《人世间》中周秉义、周蓉外出求学,小弟周秉昆留在家乡照顾父母。这些家庭成员之间少不了争吵,但更多的是彼此支撑,由此亲情的光辉才得以动人。

年代群像剧中的家人始终是主角的主心骨,友情和爱情则是调味剂

《小巷人家》播出时最先出圈的名场面就是黄玲和宋莹之间互相扶持的女性友谊。初见时黄玲眼中的宋莹是用儿子争取分房名额的泼辣“刺头”,然而在朝夕相处中,宋莹会在每一个黄玲需要支持的时刻替她出头、伸出援手,黄玲也会特地为宋莹做衣服、无条件帮忙照看孩子。

如黄玲和宋莹这般美好的邻里情谊,放在今天已经十分罕见,宋莹和林工的爱情故事更是让观众感叹那个年代爱情的美好。

出色的年代群像剧在描绘人物的时候,不仅能塑造出完整的主角成长路径,描绘各种各样的感情脉络,也从不忽略任何一个小角色的改变,这就是群像戏的魅力所在。

就拿《人世间》中以周秉昆为首的六小君子来说,有的成功考上大学,有的一辈子在厂子里做基层员工,他们是小人物,也是与主角命运形成对比的存在。多元化的角色形象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观众有了代入感,在社媒平台上才有讨论度。

大时代,小人物。年代+群像就像叠buff,勾起中老年观众怀旧情绪和年轻观众好奇心的同时,也能用和谐的人物关系或有争议性的事件让观众身临其境。年代群像少不了细碎的家长里短,但也正是这些生活的细节,才让剧集表现更生动。

爆款未必,底盘稳定

从这些年的年代群像剧来看,即使它们的时代背景差不多,人物设置也有共通之处,观众却始终看不腻。

但相比于《父母爱情》《大江大河》《人世间》等优秀的国民级作品,近两年的年代群像剧虽然交付了不错的成绩,但和已经成为“电子榨菜”的优秀剧集相比还是有些美中不足。

比如《六姊妹》集结了奚美娟、刘钧、梅婷、陆毅等国民度较高的演员,也较为写实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但剧情没有太大的起伏和冲突,也缺乏像《小巷人家》的小演员们那样吸引年轻人进场的话题,在社媒上的声量始终有限,难以引起全网讨论,属于“闷声发大财”。

《致1999年的自己》汇集了倪虹洁、喻恩泰、董洁、杨皓宇等中生代演员,然而整体风格更像《迎风的青春》和《曾少年》,对中老年观众来说偏向于青春剧,在青年观众看来片中父母辈角色的占比又太多,加上剧中对年代感的细节还原不够到位,两拨观众都没有很强的代入感。

此外,《小巷人家》虽然广受好评,但也有部分观众认为一个小院中三个孩子考上名校的设定,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机率并不高,因此设定略显真空

不过,总体来看这几部剧仍然瑕不掩瑜,高收视和高评分就是证明。观众爱看年代群像,但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世间》那样的全民爆款再也没出现过了。

当然,目前也有几部年代群像剧依然值得期待。

由姚晓峰任总导演、赵冬苓编剧,改编自徐则臣同名小说的《北上》,不仅有白鹿、欧豪等年轻演员的流量加持,还有王学圻、、胡军、李乃文等老牌演员保驾护航。姚晓峰曾执导多部现代都市剧,与视角放在千禧年后的《北上》有一定适配度。

由杨幂、欧豪、倪大红、秦海璐主演的《生万物》根据赵德发创作的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齐鲁大地上,围绕农村土地变迁发生的跌宕起伏的故事,用小人物彰显大情怀,以角色命运抒写时代变革。导演刘家成曾执导《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等多部优秀年代剧,《生万物》也算是在其舒适圈内。

同为刘家成执导的《好好的时代》由梅婷、田雨、陈昊宇主演,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机械厂工人庄先进带着两儿一女,迎娶了带着一儿一女的歌舞团演员苏小曼,来自两个家庭的孩子各怀心思,和父母一道演绎了一段三十年的情感大戏。

此外,还有由童瑶、丞磊、刘奕君、林允、王鹤润领衔主演的跨年代群像剧《足迹》,讲述了一幢老洋房中三代年轻人的奋斗故事,演员搭配和剧情设置都较为新颖。

年代群像剧老少皆宜,能满足观众爱看的怀旧复古、人间真实和现代社会中日渐消逝的情义。待播的年代群像剧中还能诞生哪些话题?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