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说起贵州,总会联想起崇山峻岭和无尽的大山。就连本土文学家欧阳黔森也这么说:“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1],贵州省官网也囫囵说:“山地和丘陵占比达92.5%。”[2] 实际上贵州既不是山最多的省份,也不是地形崎岖的省份,反而是以小起伏山地为主的波状高原,虽算不上平坦,但地形缓和,是一个温婉的绿色高原。
山高山多涉及到严重的地域歧视,这被视作蛮荒、不开化的象征,贵州长期被蒙上“地无三尺平”的歧视性民谚,因此在各地广遭歧视。
多亏了2017年国务院、测绘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局等多部门联合首次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3],运用高精度卫星和测绘手段首次摸清了地理家底,公布了各个省份的地形地貌条件。(2017年4月24日 国务院就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和公报举行新闻发布会「链接」)
2017年4月24日 国务院发布会现场
在科学技术的视野下,贵州终于不再是山高路险的省份,反而有种温婉的江南气息。正如徐铸成来到贵阳,也不近发出这样的感叹:“自然,花溪最值得留恋,溪山如画,宛然江南。(徐铸成,报海旧闻,p379)”
一、山地最多的省份——云南
云南新闻发布会现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田虎青主持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根据《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显示,云南省山地面积占比88.64%[4].
根据《贵州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显示,贵州省山地面积占比81.16%[5]。
根据大陆已公开数据省、市、自治区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显示,云南省山地面积占比为全国最高,贵州则为第2,福建第3,为80.06%[6]。
此外,还有重庆市(75.33%)、陕西省(49.84%)、浙江省(72.58%)、四川省(79.52%)、广西自治区(62.05%)均为山地大省,山地面积接近或超过50%。上海市最低,100%皆为平原,“地表平整系数接近1” [7]。
山地大省山区面积排名
(全国地貌排名情况详见附表)
二、贵州以平缓地带为主
01 贵州总体坡度平缓
根据《贵州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坡度分析显示,贵州省的0-5°平地为5.33%,5-25°的缓坡地为55.01%,即 25°以下的平缓地带就占了60.34%[8]。
贵州坡度分级图
02 贵州广布小起伏山地
尽管贵州山地居多,但根据《公报》所附属出版的《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9]显示,贵州的山地中小起伏山地就占了全省面积的47.97%,算上平原(含台地)的5.41%、丘陵的13.43%,贵州的平地、小起伏地带就占据了66.52%。且贵州省境内不存在高山、极高山,最多也就中山地貌,大起伏山地在贵州仅占1.79%。
贵州地貌类型统计
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 p18
03 贵州平缓山地的成因
为什么贵州少崎岖山地,这与早期地质构造和后期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贵州的山地最初大多数是高海拔准平原,形成于中新世至上新世的准平原化时期(山盆期)“地形起伏很小,谷宽丘缓,一派波状高原景观,由夷平面组成的这种波状高原景观...”(贵州省志·地理志 p722)。
中更新世时期,贵州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得贵州向东倾斜,于是河流开始向四周倾泄,“山盆期形成的准平原受到强烈的改造而碎解,向山原和山地发展,贵州高原的目前地貌景观结构及其特征至这一时期已基本奠定。(贵州省志·地理志 p723)”
贵州的大部分山地属于山原,"山原是一种平均高度较大,其上有山岭及单个山峰的宽广高地,而且常被河流深切,地面起伏比丘原大,有山岭、夷平面和宽缓的盆地及宽谷交错分布,河流在边缘多深切。(贵州省志·地理志 p724)”
黔中山原上的息烽县城
三、贵州平缓度在山区省份中较高
测绘中以25°为界,以下为平缓地带,以上为陡峭地带。
根据已公开信息的各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坡度分析显示,贵州省平缓地带就占了60.34% [8]。
广西自治区平缓地带占64.51% [10];福建省平缓地带占比64.42% [11];重庆市平缓地带占比61.13% [12],这3个省市区都是山地大省中平缓地带比较高的,均超过了贵州。
云南省平缓地带占比56.46% [13],四川省平缓地带占比则为56.04% [14],浙江省平缓地带占比54.94% [15];陕西省平缓地带占比54.38% [16]。这4个省市区的平缓地带均不如贵州省。
山地大省平缓地带占比
平原台地占比 | 山地占比 | 平、缓坡地占比↑ | |
广西 | 23.46% | 62.05% | 64.51% |
福建 | 10.02% | 80.06% | 64.42% |
重庆 | 9.07% | 75.33% | 61.13% |
贵州 | 5.41% | 81.16% | 60.34% |
云南 | 6.40% | 88.64% | 56.46% |
四川 | 9.45% | 79.52% | 56.04% |
浙江 | 21.76% | 72.58% | 54.94% |
陕西 | 21.45% | 49.84% | 54.38% |
四、贵州的平原
俗话说贵州没有平原,但俗话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理性判断,常常带有情绪性,并通过口口相传导致谬误覆盖广泛。
《贵州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显示,贵州省平原面积占比3.99%,台地占比1.42% [17],尽管贵州是已公开数据省份里平原面积最少的省份,但这不代表贵州没有平原。
01 贵州平原的类型
首先,平原、台地、丘陵、山地这四种基本地貌类型是按几何形态来区分的。
如果按构造成因来区分,则分为侵蚀堆积平原和岩溶平原(见《贵州省志·地理志》726)。
按所处的位置,则分为河谷平原和岩溶谷地盆地(见《贵州省志·地理志》726)。
按照海拔高低,则分为低海拔平原、中海拔平原(见《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18-19)。
《贵州省志》中对贵州的平原的分类
其中,岩溶平原上面形成了许多孤峰残丘,经过地质构造作用还能形成岩溶准平原(高抒,现代地貌学,256)。贵阳、安顺一带就是典型的岩溶平原,其上分布了许多峰林、峰丛、残丘,也就是我们日常口语中俗称的坝子。
所以,网上流传的“惠水涟江大坝是贵州最大的平原”根本就是谬论,涟江大坝是贵州最大的河谷平原,而不是最大的平原。安顺夏云-马场坝子、威宁盆地、威宁迤那坝子、兴仁市青山坝子、安顺西秀坝子、贵安-清镇坝子都是比涟江大坝更大的平原。
《现代地貌学》中对岩溶平原的描述
贵阳市区所处的岩溶平原
花溪境内的准平原
安顺境内的岩溶平原
安顺马场镇附近的平原
02 贵州的“台地”是否能算入平原?
在构造地貌学中台地的类型多种多样,按成因可分为剥蚀台地、滑坡台地、河谷台地、熔岩台地,按几何形态可以分成桌状台地、等等[18],但目前学术界对台地没有统一的定义:
《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中也只是将台地分为坡度较陡的台坡(一般坡度大于 10°)和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 7°),对台地也没有进行具体定义。
《道路交通管理名词解读手册》[19] 则定义到:“沿河谷两岸或海岸隆起的呈带状分布的阶梯状地貌”。这仅仅是《现代地貌学》中所谓的河谷台地,而非其他类型的台地。
《祖先们的衣食住行》[20] 则笼统定义到:“台地是水边略高于平地的地方,一般拥有较为平坦的顶面,适宜居住。” 这仅仅是从考古学和城市选址的角度来进行定义,与地貌学关系不大。
《海南省潜在海水增养殖区研究》[21]指出“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海拔100~700m的广大平面地形。” 很显然这说的是桌状台地,也并未囊括所有台地。
《实用水文学辞典》[22] 则定义台地为“面积不大的高原”。
《贵州省志·地理志》[23]则按海拔将台地分为高台地、低台地,其中低台地“台面平坦,台地间常有切沟及增沟发育”,如“赤水县城周围”。高台地“分布在800米以上的高原、山原及山地区,往往构成这些大地貌类型上的次一级地貌。经剥蚀切割形成,有的还形成阶梯状台地。”如“惠水的雅水,龙里的中排、民主、麻若,贵阳的高坡、凯里的香炉山等”。
《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所标示的“台地”[23]在几何形态上基本上属于《福建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里所谓的“台面”,且符合《实用水文学辞典》里的定义。例如将安顺市区以北、贵安新区所在的那块大平地标注为“中海拔台地”。而对比《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和《贵州省志·地理志》,后者所描述的赤水县城周围的“低台地”,在前者中被标注为“低海拔平原”,后者所描述的花溪高坡“高台地”,在前者中也被标注为“中海拔台地”,前者的龙里麻若“高台地”在后者中被标注为“中海拔平原”。而《贵州省志·地理志》中被纳入“岩溶平原”的水城盆地、威宁盆地,在《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中则分别被标注为“中海拔平原”“中海拔台地”。
可见,《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贵州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台地”是属于中海拔的平原的一种,“平原”“台地”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属于交叉概念。例如被后者划入台地的威宁盆地、安顺北部平原并不比四周高,都是一块凹陷的区域。
黔中盆地的平原分布
贵阳附近的平原
五、为什么贵州会被蒙上山高谷深的印象?
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中山的分布来看,中山分布在贵州省的北部边缘、东部边缘、西部边缘,贵州腹地则非常平缓。例如贵阳市的山地面积仅有38.5%,平原10.8%[24]。而贵阳、安顺所在的黔中盆地被《贵州省志》认为“是贵州高原的真正代表地区”,“高原面保存完好,地形比较平缓,丘陵起伏,坝子连片,由于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80%以上,岩溶发育,因而又是一个岩溶化的丘原盆地(坝子)区”[25]。
贵州的山地分布在四周,腹地则平缓
因此不管是外地人去往贵州,还是贵州人出贵州的道路全是高山深谷,这种艰难跋涉的印象很容易留在外省人的脑海里,并超过对贵州腹地的印象。继而在文学作品和媒体中被夸大,再被以讹传讹,成为贵州的总体印象。
六、总结
贵州省虽然山地面积高达81.16%,在大陆仅次于云南省(88.64%)。但贵州的山地以小起伏山地为主,占到了全省面积的47.97%,贵州全省平缓地带的总面积占到了60.34%,远高于四川、陕西、浙江、云南等省份。
贵州虽然是已公布数据中平原最少的省份,不代表贵州没有平原,贵州的平原分为低海拔的河谷平原(传统的狭义平原)和高海拔的溶蚀平原两种。涟江大坝只是低海拔河谷平原中比较大的,而非贵州省最大的平原。
贵州由于四面环山,前往贵州的道路艰难险阻,因此很容易被旅人和文人打上山高谷深的刻板印象,却忽视了贵州腹地平缓温婉的实际状态。
附录:
全国大陆个省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地貌数据
参考资料:
[1]贵州广播电视台. 动静专访丨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从《沸腾的群山》热播看如何讲好贵州故事[EB/OL]. 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51Yxx/. 2024-7-10.
[2]贵州省人民政府官网. 多彩贵州-地理[EB/OL].https://www.guizhou.gov.cn/dcgz/gzgk/dl/. 2024-11-18.
[3]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355014.htm. 2013-2-28.
[4]云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和公报新闻发布会[EB/OL]. https://www.yn.gov.cn/ynxwfbt/html/2017/zuixinfabu_1020/501_2.html. 2017-10-20.
[5]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贵州省统计局. 贵州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M]. 2017: 2.
[6]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等. 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M]. 2017: 5.
[7]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上海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M]. 2017: 3.
[8]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贵州省统计局. 贵州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M]. 2017: 5.
[9]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M]. 背景:中国地图出版社. 2021: 18.
[10]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广西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M]. 2017:8
[11]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M]. 2017: 5.
[12]重庆晨报. 首次摸清“家底” 重庆发布地理国情普查公报[EB/OL]. http://cq.cnr.cn/jr/20170919/t20170919_523955379.shtml. 2017-09-19.
[13]同[4].
[14]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M]. 2017: 7.
[15]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M]. 2017: 189.
[16]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 陕西省举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EB/OL]. https://www.shaanxi.gov.cn/szf/xwfbh/201708/t20170820_1504593.html. 2017-08-20.
[17] 同[5]
[18] 张根寿. 现代地貌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19] 该书编写组编. 道路交通管理名词解读手册 2022年版[M]. 2022
[20]周永灿等编著. 海南省潜在海水增养殖区研究[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3:16.
[21]宋洪涛,王春雷,赵秀娟等编.实用水文学词典.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197.
[22]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021: 18-19.
[23]贵州省志·地理志[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726.
[24]贵州省计划委员会等. 贵州国土资源·贵阳市卷[M]. 内部资料, 1988: 5.
[25]贵州省志·地理志[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73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