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2年,袁了凡70岁。
此时的他,早已脱离官场,久居家中,著书立说。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袁了凡一生,时刻审视自己的人生,即便已经70岁了,他也时常反省自己,思考命运。
回首年轻的时候,他也几乎被命运打倒,在命运面前,不知道如何改变,只觉无论做什么,都毫无意义。
然而,在他已经认命的时候,却遇见了生命的贵人。
在高人的启示下,袁了凡这才明白,“命运是自己创造的”,此前,他一直处于一种认命的状态,从未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得知命运的真相,他开始在命运的齿轮之中,去撬动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人生。
时隔多年,他早已活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回首往事,他决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本家训。
这就是《了凡四训》。
这本书一经完成,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曾国藩、弘一法师、胡适博士、稻盛和夫,都是它的受益者。
在书中,袁了凡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命运有不可改变的定数,因为过去无法重来,出生无法选择,但命运也有变数,因为人一直在走向未来,而未来,拥有无数可能。
因此,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努力去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忍受命运强加给我们的东西。
01
人生,从来不是规定
人有两种命运。
第一种是上天的给定,你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你没法选择,只能接受。
这种命运就是史铁生说的,它要给你什么,你没法拒绝,要拿走什么,你也没法挽留。
恰如人的性别、高矮、相貌、家庭,都是预先给定,没法选择,因为这些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事实,成了过往。
发生在过去的事实是没法改变的,任你怎么努力,你也不可能回到过去。
但人还有另一种命运,那就是人的认知、选择、自我塑造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强悍的力量。
这种命运就是自己创造的。
恰如作家蔡崇达在其作品《命运》中说的:
我们生出了自己的命运,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母亲。
从这点来看,这就是我们自己塑造的命运,也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命运。
命运将每个人抛到这个世界上,却也给了他们改变自己的机会。
据史料记载,袁了凡的出身,颇不平凡,他家祖上,是元末明初的大家族,家境富裕,后来,朱棣篡权夺位,自己当了皇帝。
这种行为,在书香门第的袁家看来,是大逆不道,后来袁家因此惨遭横祸,只有一人逃出生天。
几经逃亡,四处避祸,到了袁了凡的父亲这里,已经时移世易,往事如烟,过去了很多年,袁家也早已因此没落,从豪门成为寒门,只是家里还有些书卷气息。
更不幸的是,袁了凡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没了父亲的支撑,袁家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一个书香世家,竟连书都读不起了。
母亲让他放弃科举,不要走当官的路,改去学医。
在母亲看来,学医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挣钱养活自己,第二,可以帮助别人,第三,可以完成父亲“通过技艺成就名声”的心愿。
对这样的命运,袁了凡不知如何反抗,只能接受。
人生很多命运,当我们接受了的时候,就成了定局,可生命,从来不是谁能规定的。
每一天每一刻,都要自己亲自活出来了才算。
02
当你认命的时候,命运就定型了
他开始顺从命运,去学医,直到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见了一位老人,他告诉袁了凡:
你是当官的命啊,明年就可以中秀才,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这个老人家,善于算命,仙风道骨。
十几岁的袁了凡,觉得自己遇见了高人,他将自家的情况如实相告,希望能得到指点。
说完自己的情况,袁了凡还问了老人的来历,得知老人是易学传人,就恭敬地请回家,好生招待。
起初,袁了凡并不相信所谓算命之说,可他试探了几次,都算得很准。
从那以后,袁了凡又起了读书的念想。
毕竟,在算命的看来,袁了凡明年就可以中秀才。
这位算命先生,还把袁了凡第二年的考试结果都算出来了:
县一级考试,第14名。
府一级考试,第71名。
提学一级考试,第9名。
袁了凡对人生有了新的希望,他努力学习,第二年考试,果然次次都应验了。
考试的结果都算准了,袁了凡也想知道自己的一生,他想算一算自己的命数。
这位老先生掐指一算,袁了凡哪一年会中举人,哪一年会成为哪一个县的县令,哪一年的考试会考多少名,都一一算定。
此后,无不应验。
这位老先生,还算出袁了凡命中无儿女,53岁寿寝正终。
此后多年,许多东西一一应验,袁了凡也开始相信,可能这就是自己的命,不管做什么,都只能活到53岁。
这好像是一把刀悬在他的头顶。
他觉得,既然结局如此,做什么都没有用,做什么都改变不了,那就不做了吧。
可是,越是不努力,越是被命运的强悍所压倒。
每个人都在他接受所谓命运的时候,成了命运的牺牲品。
03
甘愿忍受命运的,都是凡夫
所谓听天由命,不过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
想到自己的命运,袁了凡大概也是绝望的。
认命的袁了凡,开始了躺平的生活,他每日静坐,不再读书。
1569年,袁了凡36岁,他像命运指定的那样,进了国子监。
在走马上任之前,他决定去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进行禅修。
他们相对而坐,三天三夜,不睡觉,也不说话。
三天之后,云谷禅师赞叹不已。
为啥?
袁了凡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心境,非常人所能做到。
整整三天,袁了凡不起一丝波澜。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云谷禅师说:
“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
他问袁了凡:
整整三天三夜,不见你起心动念,是何缘故?
云谷禅师以为袁了凡是境界高,可袁了凡的回答,让他大失所望。
袁了凡将自己的经历悉数告知,他是如何被算定一生,他的命运会如何,也正是因为这种命运,让袁了凡觉得,既然此生荣辱都早已被算定,那还有什么可多想的。
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他认命了,死心了。
袁了凡说完,云谷禅师笑着说:
“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大意就是,我以为你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原来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袁了凡不解,追问缘由。
云谷禅师解释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终困于自己的妄念想法,逃不过命运流转,这就是他们以为的命数。事实上,只有凡夫俗子,才有所谓的命数。
“豪杰”与“凡夫”不同,常人所谓的命运,无法限制他们,无法压迫他们,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转动命运的齿轮,让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
可他袁了凡,一个读书人,因为一个算命先生算了命,二十几年,都在这个命运的框架里,从未试图改变,也从未撬动一分一毫。
正是因为如此,云谷禅师才觉得,袁了凡就是一凡夫。
这世间太多的人,都被困在自己的命运里,但真正厉害的人,是创造和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04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云谷禅师的话,让袁了凡已经认命的心,生出了反抗的力量。
那些话像一束光,照亮了袁了凡。
他问云谷禅师:
难道可以逃脱命数吗?
云谷回答说: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人生有所谓的命数吗?谁又能算得定他人的命运?
因为未来还从未到来,回首我们已经活过的人生,已经走过的路,命运确实能看得清,可是往未来一看,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有可能。
可笑的是,当时的袁了凡,竟信以为真,觉得自己命定如此。
多年来,他一直这样相信,要不是遇见云谷禅师,他大概也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
初听云谷禅师的话,袁了凡还是有些疑问:
孟子说过,仁义礼智信,是人本性中本来就有的,可从本性中求得,可是,功名富贵,怎可能想求得就求得?
禅师告诉袁了凡,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
求不求,在于自身。
然而,很多人在求的时候,总是向外去求,忘了向内审察自己,殊不知,内在没有改变,外在的东西,也就不可能得到。
可很多人因为没有得到外在的,就以为命运如此,不可改变。
云谷说:
一味追求外在的东西,就会陷入盲目的追求中,万事只能听天由命。
命运有定数,那就是我们作为人的限制,不可更改,但命运也有变数。
改变命运的诀窍,不是去抱怨那些不能改变的过往,而是去创造那可创造的未来。
上天很忙,芸芸众生都在祈求它为自己改命,可实际上,它没什么时间为每个人安排命运,但它将改变命运的钥匙,亲自藏在人的身体里。
05
改变命运,就是向内改变自己
袁了凡觉得命运如此,是因为他自己也没求过。
云谷禅师问了他算命的过程,袁了凡如实相告。
禅师听后,问袁了凡:
你觉得你应该考取功名吗?
袁了凡想了一会儿,然后说:
不应该。
他继续解释,他不愿做过于繁琐的事情,又不能包容别人,还恃才傲物,说话轻率,这样的德行,是没法考取功名的。
禅师又问:
你是否应该生儿子?
袁了凡说:
不应该。
为什么呢?
因为他有洁癖,还经常发怒,又不能舍己救人去行善,偏偏还喜欢说话,说话就消耗自己的元气,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喝酒,酒喝多了又伤神,他还喜欢熬夜,不懂得养育心神。
反省着反省着,袁了凡都觉得自己问题太多,活该没有后代。
有句话说,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你。
可此时的袁了凡,自己就没想做什么,还一心认命,觉得自己命该如此。
云谷禅师告诉他:
如果透过修行让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合乎义理,就可以超越命数,自己决定命运。
袁了凡这才明白了。
此后,他的人生,也才发生了真正的改变。
听了云谷禅师的教导,袁了凡给自己改了名字,改为“了凡”,意思是证悟了关于创造自己命运的深刻道理,不再像凡夫那样被命运束缚。
他名“了凡”,是提醒自己,命运必须自己创造。
从此之后,他每天都小心谨慎,勤勉认真。
第二年参加礼部的考试,原本算命先生说他能考第三名,但袁了凡考了第一名。
他被算定的命数,被破除了。
后来,他高中进士。
算命的说他一辈子无儿无女,但袁了凡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算命的说他只能活到53岁,但袁了凡一直活到73岁。
人的命运,从来都是自己的创造,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就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
你不努力,你的命运就能一眼看到头。
06
真正的改变,从革新自我开始
袁了凡的命运,随着袁了凡的改变而改变。
当你真正想要改变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他也终于明白,改变命运,其实就是改变自己。
怎么改变自己呢?
在袁了凡看来,改变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改过。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很多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或者看到了,却不愿改变。
不改变自己就向外求自己想要的,等于是痴人说梦,等于是向世界乞讨。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命运坚不可摧,就是因为他们固执地守着自己身上的毛病,不愿改变。
所以,在袁了凡看来,要想改过,一定要拥有“三心”:
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
所谓羞耻心,就是人生在世,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羞耻,犯错不改错,还坚硬地觉得自己没错。
人生在世,所有人都差不多,一张白纸来到世界,涂涂改改全是自己的事情。
因此,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所谓敬畏心就是,对这个世界来说,个人太渺小,和整个世界比起来,个人太无知了。
和我们不知道的比起来,我们所知道的,实在太有限了。
有敬畏心,我们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完美,因此,可以永远精进自己。
而勇猛心,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改变自己,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每个人都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一旦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会不安,就会痛苦,可是不走出舒适区,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
因此,很多人宁愿不改变,也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这就是温水煮青蛙。
温水太舒服,青蛙不愿跳出来,等它感到不舒服想跳出来的时候,却永远也走不出来了。
袁了凡自己也说: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可是,你想要得到你从未得到过的东西,就要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你如果连改变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又何谈改变命运?
黑塞说:
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整个世界。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命运,就像那蛋壳,只有从内打破,才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07
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再说改过之法。
袁了凡说: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从事上改,什么事情做错了改什么事情,以前总是发脾气,现在不发脾气,以前骂人,现在不骂人,以前爱喝酒,现在不喝酒了。
这就是从事上改,觉得做错了什么,就改过来。
很多人的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去修正事情,可是人这一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组成的,一辈子都在做事,一辈子可能都改不完。
甚至有些事情,这次改了,下次遇到类似的,还是会继续发生。
在袁了凡看来,从事上改,用时最多,收效最差。
其次,是从理上改。
这有点格物致知的意思,知道自己做错了,改正错误的同时,能真正意识到为何会犯这样的错误,从而真正知道,怎样做才合乎理。
从错误的根源上纠正错误,从而杜绝类似的错误继续发生。
实际上,一个人能够理解的东西越多,他能够宽容的东西也就越多,从而能够影响他的东西也就越少。
认知越宽阔,人生越平静。
《了凡四训》中说:
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可是,即便是从理上改过,依然还不够。
为啥呢?
因为源头还在。
世间一切问题,都是心相,一切烦恼,都是心相,正是: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六祖慧能游历到一个地方,听见两僧对话。
一僧曰:
是幡动。
一僧曰:
是风动。
慧能听后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世间烦恼,皆有心生。
此心不动,何来烦恼?
因此,若能从心上去改,真正做到此心不动,就是所谓“豪杰”。
08
在这世间,很多人都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可是真正能改变自己人生,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的,却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很多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虽然不太满意,但他们也觉得还可以忍受,因此没有真正想过要改变什么。
如果他们自己都不想改变,人生又怎么会改变呢?
记住,人生是我们的,只有当我们自己主动去改变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改变,世间没有上帝来为你改善你的人生,你只能自己为自己改变。
所谓改变命运,也不过是改变自己而已。
当我们的内在改变了,人生的信念变了,命运自然会改变。
文|不有趣灵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