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广州某科技公司遭网络攻击警方通报
1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2016年3月16日,这一天在城北太钢人的心中注定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始建于1985年的立交桥留存于世的最后一日。城北的居民们早早来到桥下拍照留念,试图将心中那份独特的记忆定格。听闻有一对太钢父子,30年前立交桥刚建成时,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在此留下了一张黑白照片;如今,儿子搀扶着年迈的父亲,再次来到同一地点,拍下新的合影。这座立交桥,宛如城北人的象征与丰碑,尤其在60年代出生的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城市丰碑
我初到太钢时,常对同事口中的“进城去”感到不解。
在他们的认知里,立交桥以南才算太原城,以北则是城郊。2001年我入职太钢,十分幸运,单位就在立交桥南端,我也因此成了“最北的城里人”。这座桥,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桥对面的邮局,是我与家人情感相连的纽带;从桥底漫步到桥东,便到了我居住的公寓;桥南的饭店,是我和朋友聚餐的好去处;而桥北的太原北站,则是我回家的起点,踏上火车,一夜之间就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桥底昏暗的灯光下,还留存着我和好友打球时的足迹与欢笑。在我心中,立交桥不仅是工作与休憩的场所,更是回家的路,它几乎构成了我初入职场生活的“全部”。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立交桥时,它那雄伟高大的身姿让我震撼。十字上的圆环结构,寓意着四方归一又辐射八方,聚散自如的独特形态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清晨,我随着如潮的人流从桥东出发,踏入单位,便投身于炉火、铁水、钢渣的工作现场,捕捉职工们奋斗的身影。在这里,理想伴着炉火升腾,情操在工作中冶炼。单位对面的邮局,那一张张连着家乡的邮票,是我难以磨灭的记忆。
最初来太原到太钢报到时,路人提及最多的就是立交桥,那时它就已深深印入我的印象里。当天的第一顿午餐,是在立交桥下小面摊吃的一碗面。也就是在桥下,我第一次吃到了浇面,第一次听说“剔尖”这种特色面食。更有趣的是,我第一次约见女朋友也是在这桥下。
工作之余,我会约上三五单身好友,在立交桥下打几轮
台球,这里成了我们娱乐放松的天地。放假时,我背着空包,攥着车票,从桥北的太原北站出发,一夜之间回到家乡。小住几日后,又从这里下车,回到工作岗位。
桥南是我周末的向往之地。双休时,我跨上单车进城,逛书店、访名校。同事们常说的“进城”,起初让我困惑,后来才明白这不过是一种习惯,如今这个词也只是偶尔在调侃中出现。
结婚后,我依旧生活在立交桥周边,对它的眷恋也愈发深厚。作为一个外乡人,我不禁好奇,那些70、80、90年代生在、长在立交桥边的人们,对它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至少在那几年,立交桥就像我生活和工作的中心,我的生活轨迹就如同桥的形态,以它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桥下的几家商铺和饭店,都是我常去的地方。“东门的猪蹄”香嫩可口,东南角的“猪肥肠”别有风味,西南角的永乐饭店也充满了烟火气。还有一家烟店,我不知它何时开张,只记得我来太钢时它就已存在。十几年来,女店主从工人身上赚取了利润,同时也将许多感情倾注在这座桥上。听说拆桥工人的锤子砸碎她家烟店玻璃时,她当场晕倒,那锤子仿佛也砸在了她的心上。
尽管心中满是不舍,但我们都能理解拆桥的意义。如今,旧的立交桥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设计合理、道路通畅、外貌美观的现代化立交桥。更令人期待的是,太原市民翘首以盼的地铁2号线也已开工建设,城市正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粉丝助力##助我破万粉##广州警方对境外黑客案立案调查##凤阳鼓楼坍塌 去年刚花341万维修#@头条评论精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