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政府代表在北京的公开场合突然宣布了“立场未变”的表述 会场上的画面已经说明问题:面对追问,这位代表只重复几句套话,态度谨慎。场外的强硬表态,到了现场就收着说,这是典型的口风回调。 说穿了,日本现在就是典型的“嘴上不饶人,身体很诚实”,而捆住它手脚的,正是离不开的中国汽车市场。 谁都知道,汽车是日本的经济命根子,而中国市场就是给这命根子供血的心脏。想当年日系车在中国那可是 “金字招牌”,2008 年巅峰的时候,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市占率飙到 30.79%,创下的纪录连德系车后来都没打破。 那时候大街上跑的不是丰田就是本田,“耐用、省油” 的标签深入人心,不少中国家庭买车首选就是日系车,丰田光靠中国市场就赚走了全球利润的 30%,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可风水轮流转,这些年中国汽车崛起,日系车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从 2020 年到 2024 年,日系车的市占率一路跳水,从 23.1% 跌到 11.2%,四年时间跌了一半还多。丰田在华销量下滑 6.9%,本田更惨,直接跌回 2014 年的水平,销量同比少了三成多,日产更是跌到 2008 年以来的最低点。 街头巷尾的日系 4S 店倒了一批又一批,有的直接转网卖别的品牌,有机构预测 2025 年日系 4S 店净减少量得接近 1500 家。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新能源时代来了,日系车集体押注氢能源,硬是错过了纯电的风口,等反应过来想补课的时候,中国新能源车已经把市场占得差不多了,2025 年 10 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都超过 51.6% 了,日系车想追都追不上。 被逼到墙角的日系车,只能死死抱住中国市场的大腿求活路。丰田拉着比亚迪建合资公司,直接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本田、日产赶着和华为、宁德时代搞合作,连智能座舱都得靠中国技术撑场面。 2023 年底的时候,靠着这些合作,日系合资新能源车销量总算环比涨了 15%,眼看就要看到点复苏的曙光。可就在这节骨眼上,日本政客跳出来发表涉台言论,瞬间就把日系车推到了风口浪尖。社交媒体上 “抵制日本汽车” 的声浪一起来,日系 4S 店的客流量立马就掉了,有经销商苦笑说,厂家刚搞完新能源车降价促销,全被一句荒谬的话给毁了。 日本政府比谁都清楚,真把中国市场丢了,日系车就彻底完了。要知道日本汽车业关联着 500 万就业岗位,要是在中国市场栽了,不光车企赔钱,上游的零部件厂商、下游的物流运输都得跟着倒闭,30 万传统零部件工人得失业。 更别说日系车在华生产还得靠中国的供应链,发动机里的稀土、电子控制系统的芯片,好多关键东西都得从中国拿。中国要是稍微卡一下,日本汽车工厂的流水线可能就得停摆,2025 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汽车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37%,这份额可不是随便找个市场就能补上的。 其实,日本也不是没想过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比如砸钱在东南亚建工厂,结果比亚迪在泰国建个基地就抢了 80% 的市场,日系车在东南亚的份额从 90% 跌到不足 20%;又想靠半导体卡中国脖子,可中国车企早就在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反而日本的车载娱乐系统还得靠索尼堆料。 折腾来折腾去,日本发现自己不光离不开中国市场,连供应链都得看中国脸色,2025 年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还高达 60%,有的企业甚至得通过东南亚 “曲线采购”,说白了就是换个方式靠中国。 所以再看那位日本代表在北京的表现,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场外喊狠话是为了讨好国内右翼和美国,可真到了中国的地盘,一想到汽车产业那脆弱的神经,立马就收敛了锋芒。 毕竟政治口号再响亮,也不能当饭吃,要是因为几句硬话丢了中国市场,日本车企得把政府门槛踏破。这种 “两头讨好” 的如意算盘,说到底还是因为被中国汽车市场捆得太死,根本没底气真的撕破脸。 说到底,在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和利益才是最实在的。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中国产业链用实力说话,不是几句政治挑衅就能改变的。日本要是真拎不清,继续让政客拿经济利益当赌注,那日系车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毕竟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就不是谁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的了,想在这儿赚钱,就得守这儿的规矩,嘴上硬气没用,身体诚实才是真的。那位代表重复的 “立场未变”,与其说是表态,不如说是给自己找台阶下,毕竟谁也不想真的为了虚头巴脑的政治姿态,赔上整个汽车产业的未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