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黄雀》里,小春是个极端的人。

他像是刺猬,感情是他的软肋,对爱的人,他能极致地好,一旦所爱之人受伤,他也能极致地坏,迅速黑化,甚至能杀人不眨眼。
出生于泥沼,无枝可依,宛若浮萍,天生哑巴,生活晦暗,无爱无望,小春在不会选择也没有选择的年纪里就步入了做贼的不归路,误入了歧途。


然而,他一直都想挣脱深不见底的泥潭,虽一直脚踩泥泞,但也从未放弃过追逐明月。
小春不幸也幸运,上天安排的亲人抛弃了他,他就给自己找了新的家人——大春、小竹、小痦子是点亮他人生的一盏盏灯。

相比于佛爷四人帮之间的尔虞我诈、互相算计、分崩离析,互帮互助的小竹、大春、小春三人显然温情满满。
俨然像是一家三口,小竹当爹,大春当妈,小春是不省心的娃,三个孤苦无依的人有着平淡且温馨的小确幸。
大春对小春是显而易见的意义非凡,大春当爹又当妈,是哥又是友,也像是另一个小春,他爱他、护他、更懂他,极大填补了小春缺失的部分——两个人的羁绊是很深的。

如果说大春是小春的同行者与托举者,那小痦子就是小春向之往之、不懈追逐的一汪明月,皎洁出尘,耀眼夺目。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情不知所以而一往情深,喜欢是花儿,爱是果,最初的心动是粒种子,种子发芽总是不知不觉的,冷不丁就成苗了。
小春喜欢小痦子,他在这份喜欢上寄托了许多自己对美好的期望,用以缓冲了自己人生的很多孤独、无聊与无望,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喜欢的过程已然是享受,心动欢愉、望眼欲穿,人总是在被感情“折磨”之时感到快感。
喜欢不讲道理,爱是常觉亏欠,如若深爱一个人,势必会为其挡下全世界的子弹。
小春是至情至性之人,所爱之人是他的逆鳞,小春能为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能因他们走上梁山,一念成魔。
小痦子因为他而丢了工作,他悔恨不已,懊恼非凡,第一次憎恶自己,也第一次想浪子回头,金盆洗手。
当大春被人报复、猝然离世,小春世界的一部分轰然倒塌,也终于动了杀心,不断黑化,走向复仇。
小春既幸运也不幸,一出生就是死局,后面好不容易看到希望但最后也证实那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所谓的幸福幻影不堪一击,生活逐渐走向支离破碎。
方向错了,那怎么着都到达不了幸福的彼岸,走的路是错的,一步错就会步步错,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彻底走入深渊了。


演员郭丞赋予了这个角色灵魂。
小春心性简单、感情纯粹、爱憎分明,身上有着少年的清澈、干净与眼光,同时也冲动易怒、头脑简单、叛逆任性、法治观念淡薄,让人爱怜的同时也恨铁不成钢,让人心生欢喜也由不得唏嘘感慨。
当然小春没少因爱降智误事,诸多“恋爱脑”的行径,没少被观众嘀咕,但因为有演员精湛的生活化演技的加持,小春与小痦子谈恋爱的桥段是很难得的不讨人嫌的,甚至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不由得一脸“姨母笑”。
郭丞的演技简直浑然天成,少年感满满完全让人忽略了其30岁的年纪,表演细腻又有层次,几乎没有表演痕迹,让人代入感十足的同时也暗暗地不由对其肃然起敬,他着实尤为脱颖而出也为人所眼前一亮。

这么多年,郭丞也着实是“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了。
《君子盟》里的陈筹;
《回来的女儿》里的程威;
《风犬少年的天空》里的大嘴罗申喜;
《陈情令》里的蓝景仪......
出道近十年,上得了台面的作品不足10部,郭丞的演艺之路着实走得步履维艰。
而如若是无资源、无背景、无人脉、无根脚的草根出身,那他确实很难一夜成名,势必得走上一条步步为营的大器晚成之路。
郭丞便是如此,人生的每一步棋,他都下得无比慎重。

1994年来自于四川省的一个小地方,郭丞出身贫寒,父母在外打工挣钱,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感情深厚,所以后来郭丞一直对自己因在外地巡演话剧而没能回去见爷爷最后一面而耿耿于怀。
如果说爷爷奶奶是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人,那表演就是他最爱做的事。

表演的种子是高中的时候植入郭丞的心里的,当年,他就是因看了一个艺考生写的一篇艺考奋战经历的文章而心受触动,进而走上表演之路的。
当你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想得最远的走得也最远,而没有想法的只能在原地踏步,很多时候,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努力的方向。

“我在决定要去学习表演专业的时候,我就去学了,我很坚定,直到现在我也很坚定,未来还会是如此,我会一直走下去。”
后来郭丞考上了四川传媒学院表演系,正式敲开了表演的大门,启动了追梦之旅。

但他遇到了一个困局——四川不比北京上海,并非文艺主阵地,如果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去破局,那迟早只能成为炮灰,而永无出头之日。
踏着别人的路抵达的目的地永远是别人的地盘,只有另辟蹊径才能通往自己的王国。
郭丞意识到自己不能人云亦云,得靠自己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而他势必得去冒险。

一个不敢冒险的人,就像一位害怕风霜雨雪而不敢播种的农夫,结果虽然一无所失,但却也一无所得。
风险往往与机会并行,人生本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往往是那些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最后郭丞没有随大流局限在成都,而是在大三的时候孤身一人毅然决然北上北京,应聘加入了大名鼎鼎的开心麻花喜剧团队,参与演出了《乌龙山伯爵》等话剧舞台。

这无疑是他走的最正确的一步路:
完全是初出茅庐的表演菜鸟,在两千人的大场子上演出,从紧张得手抖,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郭丞那几年扎根于戏剧舞台为其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这也极大反哺到了其影视表演中。
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才更有机会找到出路。

不过他只是在能力上实现了弯道超车,但在其他,他还只是个一无所有、名不见经传的新人。
离开了开心麻花,郭丞得从零开始。
在演艺圈的新人,很多好的机会指定是得不到的,在选择的时候也势必得去无限妥协。
当北漂的时候,郭丞的生活是困窘的,谋生是第一要义,为了活下去,面子、尊严这些都不值一提。

不过,贫穷就是穷人最大的资本,因为潜能就像是牙膏一样,只有在经受积压之后,才会迸发出来。
郭丞没有不堪重负,反而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我有一股‘不要脸’的劲儿,但很多时我都受益于此,成功得到很多自己喜欢的角色。”

因为郭丞心里有自己认定的东西,所以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也不会被其他人所左右。
当年,他去面试《陈情令》里的蓝景仪一角,推开剧组大门的那一刻,制片人立马拍桌敲定:
“就他了,这小孩儿挺像蓝景仪的。”
郭丞被一眼相中。

但真的有如此这般大快人心的爽文情节吗?
其实不然,当然没有——竞争从来都不会摆在明面上,竞争其实也早在试戏之前就开始了。
现在已经从“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了,速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没有什么一鸣惊人,背后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一得知能有试戏机会,郭丞就立马“先声夺人”开始了持之以恒的对导演的“骚扰”,从早到晚,只要他一有空就跟他视频聊角色。
一来二去,水滴石穿,他的“不要脸”最终俘获了导演心,角色自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本质上,起作用的不是郭丞的“厚脸皮”,而是他对表演的热忱,对角色鞭辟入里的分析。

除了“骚扰”导演外,郭丞为了“蓝景仪”这个角色,还前后录了四五次试戏片段,写了几千字的人物小传,删了又改,改了又删,连剧本没有的东西他都充分考虑到了,原著小说、广播剧,他更是如数家珍——深谙笨鸟先飞之道,他一向全力以赴地铆足了劲儿。
“只要我喜欢这个角色,喜欢这个故事,我就会竭尽全力去努力争取。”

时间很快过去,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所以郭丞常常会当机立断抓住机遇。
他的目标是要演到一个被所有观众都记住的角色——大家提到这个角色就会想到这个演员。
如果说梦想是迈向成功的方向,那欲望就是迈向成功的燃料,欲望越强,产生的动能就越强,就越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每做一件事,不一定都有回报。你得知道怎么去调整自己的心态,疲倦每个人都会有,但我们要撇开疲倦,努力前行。”


郭丞胸怀大志,还懂得暗中修炼自己,待机会来临之际也能蓄势待发,他迟早有一天能长成参天大树。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