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和广西,如今的人们看地图,会觉得它们就是中国南方的一部分。可是在别的人眼里,故事却没那么简单。有些人眼中的“门”,其实在经历了许多事以后,变得越来越难以打开和关闭。
你知道越南怎么想?
——这两块地,他们书里反复提。
据越南那边的书本,广东、广西成了他们历史上一块很重的地方。有书记录:“五岭之地,国之门户也”,这话只要翻开他们的历史,总能看到。他们不止一次把丢掉这地方,看作自己心头的痛。
普通人会觉得稀奇,为啥他们对广东广西这么有看法?其实翻一翻源头,要从很早很早以前说起。古代这里叫“百越”,当年部落特别多,从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越南北边,到处都是“百越人”。
后面出了秦始皇,他派大军南征,岭南纳入版图。
“前221年,有五十万秦军南下,最终岭南地区划下三郡,名字是桂林、象、南海。”
这时候,岭南成了中原朝廷地盘。
但历史不就此停下。
后来到秦末,赵佗割据在岭南地带,“南越国”这个名字登上历史。赵佗算是河北人,可越南那边非要把他当老祖宗。《大越史记》把南越国说成正统越南国家,还解释得头头是道。这就是视角不同了——中国史里广东广西是南疆,对越南人来说,却是祖宗根本所在。
南越国有多大?又有广东、广西、海南,还有越南的好多地方。始皇帝过后,这地方变成了一个夹在两个历史情感之间的所在。
汉朝下手后,这块地歸了中央直辖,设交趾、日南、九真三郡。后面东汉、三国、晋、隋、唐,都没离开过。大概算下来,一千多年,一直有人管。
可惜历史总有曲折。
“唐末大乱,越南趁乱独立。那会他们叫大瞿越国,跟宋朝纳贡,两边又是主又是客。”
越南一直对过去那段日子耿耿于怀。
后来明朝又卷土重来,设交趾布政使司管二十年。黎利起义成功,明军撤回去。可之后,越南王朝年年还得向明、清称臣,一直被看作“藩属”。直到法国来打进了,宗主关系才算彻底断掉。
为什么他们还老挂念广东广西?是因为历史写法不同,也是因为民族认同。越南历史书用汉字、照抄科举、礼仪,学得有模有样。但他们还要强调“本土”,把南越国当做越南正统。后来现代书,还强调“百越是自家来历”,说广西、越南几乎一家。
其实问一句:广西人和越南人,真一样吗?
有学者测过,“广西壮族和越南京族,基因上亲近,语言上也搭,习惯、米粉、山歌都像。”这样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有考古人挖出不少汉式青铜、铁器,说明从前这里和北方经济、生活紧密连在一起。慢慢地,汉人南下,岭南变得汉化,越南又一次脱离出来。
现在各自看法完全相反。
“中国认为岭南自秦始皇以后一直在版图,越南北部是后来才算外域。但越南视南越国为正统,觉得广东广西丢了等于门户全没了。”
其实,这不是简单的谁属谁。家门口的土地,谁都有说法。历史说着说着,就是认同变了样。有时候,看地图容易,看人心太难。
今时今日,如果你去广西边境,能见到壮族老人口音里带点越南味。两地婚姻、亲戚关系,常常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段历史,哪一方笔下都写得有声有色。每个人拿笔时,心里装的故事,终究不太一样,“历史怎么记,谁的根在哪,最后都要靠谁的态度。”
外面的人看着这段纠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一片地,两种讲法?其实大多数地方的旧事也都差不多——被书本讲出来,心里的结也不一定就能解开。
越南人讲广东广西丢了像没了大门。中国史书说起岭南百越,像是一路走来的版图变化,该有的新故都落在纸上。谁也不能让谁彻底认同,就像有些故事,讲出来各有各的滋味。
如果站在门口往外望,看到的是别样的根源。如果从屋里往外看,那就是自家的老地。地图上的界线画下了,心里的界限却未必能轻易擦去。
两地交流不断,文化、血缘,交杂得难以分清。现在的现实其实和古老的争议一样,始终没有谁能盖棺定论。认同和家门,永远在变化中,你看不透,我也琢磨不明白。
地和人,故事总说不尽。真正的归属,有时只在一念之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