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四年书,出来找不到工作,这怪谁呢?今年学校广场的数据屏显示,文科生能签到工作合同的,刚过四成。很多人就站在那里发呆。听说一个历史系的博士,投了六七十份简历,一个回信都没有收到。

考公务员的竞争更厉害。去年公告栏贴出来一个职位,报名的人太多,编号都编到了一千多号。我们专业课教室里总是坐满了人,可是学校里招老师的名额,十年都没有增加过。一个学姐去找行政工作,和她竞争的都是工科转行过来的学生,她们做的Excel表格比她的好很多。

现在企业需要会写代码和会处理数据的人。去招聘网站上看,信息技术岗位的招聘信息非常多,可是文学历史类的职位就只有几条。问题不是文科本身没有用,是它教的东西和社会需要的不一样。

张雪峰的话灵验了!北大博士60多份简历石沉大海,看到专业明白了

现在连写文章的工作都不好做了。智能写作软件能干一半的活,文案岗位受到了很大影响。学外语的更不好过,翻译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直接就能完成很多翻译任务。外语系的就业受到了直接的冲击。

学校里教的还是论文的格式和古文知识,但公司里早就开始看数据图表了。很多老师还反对课程改革,认为把新技术和传统学问放一起是“糟蹋传统学问”。这种想法让课程更新变得很慢,跟不上外面的变化。

有一次去亲戚公司,听到技术主管开会时总说要“批判思维”。这个词本该是文科生的强项。但现实是,很多文科生自己都过不了求职这一关,理论上的优势在找工作时没有体现出来。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改变了。隔壁大学开了一门新课,把计算机Python语言和文学分析结合起来教。据说第一批学这个课的学生,进了广告公司后工资能拿双倍。这说明懂一点技术的文科生,现在反而很受欢迎。

教育部门最近也修改了评估学校的标准,现在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个中学,甚至带初二的学生去体验“元宇宙策展”,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这些新东西,他们还好奇地问这算不算一种艺术工作。

张雪峰的话灵验了!北大博士60多份简历石沉大海,看到专业明白了

我回母校的时候,发现教学楼都改成了“数字工坊”。以前的古籍阅览室里,也装上了新的扫描仪,用来把旧书变成电子版。走廊墙上贴着新课表,上面有叫“人工智能伦理”的课,旁边还排着很多跨学科的项目。

现在家里人给孩子报志愿都特别小心。上周帮表妹填志愿,全家人都不同意她报新闻系,就是害怕她读完四年书什么都干不了。提前去查查岗位需要什么能力,确实很重要,不然四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现在有些工作对人的要求变得非常复杂。我堂哥在游戏公司当策划,他不仅要懂市场,还要会做数据模型。光靠一张中文系的毕业证书,根本不够用。工作要求的能力,和他大学专业学的东西已经不太一样了。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选择转行,并且做得还不错。也有的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读研究生,希望学历能高一点。毕竟大学四年很短,没有人敢拿着自己的前途随便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