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命而生》前三集,水准之上。

六七八集,拖泥带水,第九集,有效增量终于来了,第十集,认罪太突兀,最后三集,注水的无意义空镜和煽情太多。

陆川还真是不值得信任,每次都能现大眼,参与编剧,尽是破绽。

李超真正的死因是被刘广才按头溺水而亡,可当时法医尸检却没有验出来。

片面的认为李超死于姚斌彬的枪击便将其定罪,这是本剧最大的bug,也是玩忽职守的冤假错案,更是为了推进剧情的逻辑不通。

刘广才认罪伏法,言语间交代后事,暗含隐情,还回头看了一眼唐尧鑫。

观众站在上帝视角知晓此事必有蹊跷,警方一时不知原委可以理解,但凶手的一面之词断然不能全信,还得证伪。

可镜头一转就是20年后,警方做了什么不交代,有没有怀疑没说明,可想而知,刘广才跟姚斌彬一样又是一桩错案。

唐家背后有保护伞,肯定干扰司法公正。

但好歹给点警方调查的镜头,哪怕阻力重重也行,这样既能与结尾处出现的保护伞相对应,也能让他们看起来很负责。

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低级错误,倒是有个张向阳伪装进警局的片段,姑且认为是陆川的弥补,但不咸不淡的一笔带过太过潦草。

虽然剧中刑警的能力没那么逆天,但陆川塑造的形象是正面的,勇于承担,还人清白,然而剧情发展却与形象天差地别。

姚斌彬是冤案,组织上给了处罚,后续怎么翻案?全靠凶手自首和他人取证。

刘广才是错案,怎么扭转?徐文国助攻,刘广才留后手自救,警方干了什么?什么也没干,按需出现即可。

但徐文国的吞药的动机有些牵强,他怎么就能保证杜湘东一定会找孙永红,又怎么确定孙永红一定会检举唐尧鑫。

片尾孙永红找到了刘广才埋下的证据。

这是唐尧鑫父子指使刘广才杀害李超的证据,并非他们父子侵吞六机厂的铁证,后面杜湘东、徐文国怎么就有了实证了?于情于理说不通。

以原著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结构漏洞能够体谅。

因为环境、人物、情节,小说的重点是情节,是时代,是20年的羁绊变迁与阶级变化。

但陆川删掉了环境,20年一闪而过,留下了人物和情节,核心是抓凶,那这样的剧作就有些不着调了,警察可以是串场的npc,但也不能过于降智吧。

再就是刘芬芳之死有点离谱了。

小说中,作者通过刘芬芳在另一个层面反映时代变迁,剧中改成了以刘芬芳衬托杜湘东的执着,被裹挟半生的人生际遇,视点由大变小,从时代落到了个人。

这么做并非不可以,刘芬芳贤惠得体,照顾家庭,杜湘东对她忽略太多,亏欠太多,她最大的梦想就是住到城里,却陪杜湘东在山里耗了一辈子。

其实到这已经够了,可陆川就是不懂点到为止,非要强行安排刘芬芳下线,放大遗憾,增加悲情色彩,不知克制,淡极始知花更艳,不做铺垫就领盒饭又过多闪回,加戏痕迹太明显,不仅不会锦上添花反而适得其反。

好好的按照原著来,也许能成半个《漫长的季节》,但陆川的自以为是让《借命而生》变得七零八落。

有着9分的野心,结果拉了坨大的,看清自己吧,陆川,做好自己7分的实力,再闭门造车,恐怕连7分都保不住了,事实上,现在的陆川及格都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