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印度总理竟然摆摆手,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的访美邀请说“不”,转头就向中国释放出想要改善关系的友好信号。这可不是什么虚构的剧情,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地缘政治大事件。
特朗普(资料图)
要说清楚印度为啥拒绝特朗普的邀请,还得从美印关系这些年的变化说起。曾经,美印之间因为有“制衡中国”这个共同的目标,走得还挺近,合作框架也像模像样。可随着时间推移,印度对美国越来越失望,这次拒绝邀约,就是这种失望情绪的总爆发。
先看印巴冲突这事儿,美国的做法可把印度给惹毛了。2025年5月印巴冲突结束后,特朗普跳出来说自己凭一己之力阻止了核战争,完全不提印巴军方直接谈判达成停火这回事儿。更过分的是,他还向媒体泄露印度在冲突中损失4-5架战机的敏感信息,这让印度觉得脸都被丢尽了。到了6月,特朗普又高调接见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还称其为“结束战争的功臣”,这在印度看来,就是对自己大国尊严的公然挑衅。印度外交部气得直拍桌子,表态说印巴停火是主权国家自己协商的结果,用不着外人瞎掺和。
再说说对华政策,美印之前达成的“制衡共识”也动摇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门心思搞“美国优先”,对构建印太同盟体系没多大兴趣,反而时不时就放出要和中国缓和关系的信号。2025年7月,特朗普在G7峰会上还说期待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合作,这跟印度想靠美国来平衡中国的预期差太远了。印度战略界的人心里跟明镜似的,美国现在根本不把“拉拢印度抗华”当核心政策了,印度感觉自己就像个被利用完就扔一边的工具人,心里能舒服吗?
经济上的博弈更是让印度彻底清醒了。特朗普政府在经贸领域那可是出了名的强硬,2025年6月,美国以“贸易失衡”为借口,对印度出口的钢铁制品加征25%的关税,还要求印度在信息技术领域开放市场。要知道,2024年美印贸易逆差就达到了320亿美元,美国这一加税,直接导致印度制造业出口损失超50亿美元。这时候印度才明白,在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里,自己可没什么特殊待遇。
莫迪(资料图)
既然对美国失望透顶,印度转头想和中国改善关系,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这首先是一种风险对冲,印度想构建一个“中美平衡”的新外交框架。拒绝特朗普访美后,印度防长就率团去青岛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这可是2020年边境冲突后印度军方高层第一次正式访华。会上,这位防长还说重视和中国的战略沟通,双方还在商量重启边境事务磋商机制。不光如此,印度还放宽了对中国稀土加工设备的进口限制,要知道中国在稀土加工方面实力雄厚,2024年印度进口的85%稀土永磁体都来自中国,这步棋走得可够实在的。
经济利益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中国连续12年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50亿美元。印度制造业升级正缺技术和供应链支持,改善对华关系,能帮它破解“脱钩困境”。印度有专家就说,跟中国缓和关系,其实是为了给印度经济增长争取更多空间。
国内的压力也让印度总理不得不做出改变。2025年印度大选快到了,莫迪政府支持率可不太理想,因为失业率高(青年失业率达19.3%)和通胀问题,执政的人民党支持率跌到了42%,这可是2019年以来的新低。反对党还一个劲儿攻击政府“过度亲美导致外交失分”,要求维护印度尊严。这时候拒绝特朗普邀请,对中国释放善意,既能转移国内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又能塑造自己“强硬自主”的形象。总理在集会上说“印度不会成为任何大国的棋子”,这话一出口,老百姓反响还挺强烈。
印度这一转向,美印关系和中印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印关系从之前的“准盟友”变成了“有限合作伙伴”。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拒绝对话这事儿很不满,还暗示可能重新评估对印军售计划(2024年美印军事订单达150亿美元)。美国还跟巴基斯坦加强军事合作,给巴基斯坦的F-16战机搞升级,这可把印度急坏了,觉得受到了直接的地缘威胁。不过话说回来,美印也没彻底闹掰,印度还参加美国主导的“四边安全对话”,美国也需要印度在印度洋牵制中国,这种“竞争性合作”估计会是未来的常态。
中印关系呢,从之前的“对抗摩擦”慢慢向“管控竞争”转变。印度示好确实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一丝暖意,但深层次的矛盾还在。中国外长会见印度驻华大使时就说,改善关系得有实际行动,关键是处理好边境问题。现在双方虽然恢复了班公湖地区的脱离接触谈判,也同意重启商务签证便利化机制,但印度在藏南地区搞基建、对中国企业进行“审查式监管”(比如冻结小米55亿美元资产),这些都还阻碍着两国合作。看来,中印关系短期内想回到“龙象共舞”的状态不太可能,但至少不是“全面对抗”了。
不过,印度想玩这种“平衡术”,未来的挑战可不少。美国那边可能会报复,已经把印度列入“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还考虑取消其“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这会让印度对美出口成本增加30%以上。在半导体领域,美国还想把印度企业排除在“芯片四方联盟”之外,这都是对印度“战略摇摆”的回应。
中国这边虽然也愿意改善关系,但心里还是有顾虑的。毕竟之前印度也有过因为短期利益调整政策的情况,2020年边境冲突前,双方还达成了200亿美元的基建合作协议呢。所以中国觉得,改善关系得看实际行动,还建议搞点实际的合作项目,比如建边境贸易特区、稀土联合加工园区,用实际利益来减少政策波动的风险。
印度国内的分歧也挺让人头疼。“亲美派”和“自主派”吵得不可开交,反对党指责政府“背叛民主阵营”,右翼民粹组织又呼吁“同时对抗中美”。2025年7月,新德里还爆发了万人集会,要求政府明确表态选边站,这说明印度社会在全球化时代对自己的定位还挺迷茫的。
特朗普(资料图)
总的来说,印度拒绝特朗普邀请、想和中国改善关系,是对美印“特殊关系”幻想的破灭,也是回归现实主义外交的表现。在中美竞争加剧、全球化遇冷的大背景下,印度想找到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既不疏远美国,也不对抗中国,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但这条路不好走,得处理好和美国的矛盾、和中国的合作与竞争,还有国内的各种分歧。对于中国来说,既得抓住机会改善关系,又得提防印度“投机性合作”背后的小九九,稳扎稳打地维护好两国关系才是正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