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 余见】“被完封”“全面崩盘”“两度惨败”……在8月23日的台湾地区第二轮“大罢免”投票中,针对7名国民党“立委”的罢免案均未获通过,这是继7月26日针对24名国民党“立委”以及原民众党籍的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都未获通过后,民进党当局再度被“剃光头”,而且这次输得更惨——同意与不同意罢免票数之间的差距更加悬殊。新加坡《联合早报》24日刊文说,民进党试图扭转“立法院”“朝小野大”的政治结构,如今却陷入“信赖”危机,重创自身领导威信的同时,明年地方选举的情况看起来也是风雨飘摇。综合媒体报道,“大罢免”的结果让民进党内部出现“全乱了”的焦虑氛围,但绿营迄今未对“大罢免”作出正式的公开检讨。有岛内媒体人说,赖清德越是不认输,民进党距离主流民意就越远。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4日表示,继7月26日首轮投票后,台湾民众再次对民进党打压异己、撕裂社会的恶斗闹剧说“不”。这充分表明,任何“台独”分裂和政治操弄都不得人心,必然失败。
岛内媒体人:“抗中保台”成贬义词
在目前台湾“立法院”中,民进党占113席中的51席,为少数党。此前舆论分析称,民进党策动针对国民党“立委”的“大罢免”意在扭转其在“立法院”的席位劣势。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23日开票后不到10分钟,7名国民党“立委”的不同意罢免票已经超过同意票一两千,最终的票数差距更是在一倍左右,“至此大罢免落幕,民进党以0:32输到脱裤”。台湾《联合报》24日引述匿名民进党人士的话称,该党原本就预计23日的投票是一场“硬仗”,但不同意票与同意票之间差距扩大的结果显示,民进党整体气势持续探底,尚未止血。据台湾“中央社”23日报道,统计显示,在第二轮“大罢免”投票中,同意票为33.9%,不同意票是66.1%。
“32:0代表什么?蓝营:数以万计选民的愤怒。”《联合报》24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国民党花莲县议会党团发言人吴建志说,“大罢免”悬殊的结果不是政党的胜利,而是人民的审判,更是对民进党的一记警钟。他表示,民进党屡屡背弃承诺,处处显示施政只剩下算计,没有诚信。
23日晚,赖清德发表讲话称,罢免投票结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现,必须尊重并接受。为了回应“民众期待”,“执政团队”将做出“四项调整”,包括调整队形、调整施政顺序、调整“行政”和“立法”互动,以及调整台湾“财政体质”。
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23日称,罢免结果再度传达一个清晰的信息,即台湾主流民意厌恶“大罢免”。它作为一个政治现象,是过去18个月台湾“朝野”空前政治恶斗的产物,其没有正当性,客观上也做不到,徒增纷扰,“大罢免是冲撞最激烈、最撕裂社会、社会成本最高、也最没有效率的一招”。针对赖清德的讲话,游盈隆称“他的回应避重就轻”。
资深媒体人单厚之24日撰文称,“大罢免”之后,“抗中保台”的提款机被提空,甚至成了贬义词。赖清德及民进党输掉的不仅仅是7月26日和8月23日两场战役,而是输掉了整个战场和未来,“赖清德愈是坚持、愈不认输,民进党就离主流民意愈远,就愈被人民唾弃、厌恶,直至万劫不复”。
绿营“内讧不断”
《联合报》24日称,民进党内部已经展开检讨,剑指发动罢免的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目前各派系达成一定共识,认为柯建铭应辞去总召集人或至少退居幕后,党内人士表示,“民进党不能再被柯建铭绑架”。台湾中天新闻网提到,大量网民这两天在柯建铭的社交媒体账号下留言批评,纷纷要求其负起政治责任。据台媒报道,“卡神”杨蕙如认为,柯建铭、联电创办人曹兴诚和“立委”沈伯洋根本就是“祸台三人组”。
台湾《中国时报》24日称,具有戏剧性的是,多名部门主管在罢免前夕自行请辞,包括经济部门负责人郭智辉,这被外界解读为“内阁跳船潮”,“大罢免的大完封酝酿大跳船,民进党内部的大动荡才开始”。《联合早报》称,近几周,绿营内部相互指责、内讧不断,不少矛头对准做决策的赖清德,部分检讨也指向民进党内部各有私心,未完全团结。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24日报道,有民进党内人士称,“大罢免”的结果犹如当头棒喝,不仅让支持者士气低落,更让党内出现“全乱了”的焦虑氛围。现在,绿营不得不将战线转向2026年“九合一”选举,尤其高雄、台南这两大“执政”重镇“绝对不能输”,否则民进党将面临更严峻的政治危机。
此外,由台湾民众党发起的“核三(第三核能发电厂)重启”投票案23日也举行了投票。根据计票结果,该案同意票数远超不同意票数,但总同意票数未达到通过门槛。“可以说,民意是以碾压的态势,重击民进党的‘非核家园’能源政策。”《联合报》评论说。
英国广播公司(BBC)24日刊文说,“大罢免”结果显示,这一年来的政治僵局将持续对民进党推动政务形成考验。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表示,两轮罢免投票未涵盖全台湾选区,“但这对国民党来说是很好的开始”,气势将受到鼓舞,部分面临罢免的“立委”也通过这次动员和练兵,为之后可能参加地方选举做准备。
蓝营开始为国民党主席选举准备。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3日说,希望台中市长卢秀燕担任下届党主席。不过后者24日表态不参选。据报道,国民党主席改选的领表登记时间为9月初。
《联合报》说,蓝营在“大罢免”中全面守住席位,民众党协防角色功不可没,蓝白“立委”预计,他们在“立法院”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民意的海啸席卷而至”
台湾《中国时报》24日发表社论称,台湾当前面临的是国际关税谈判压力、天灾频仍、经济疲软、诈骗横行、社会安全网破口。这些才是应该优先面对的挑战。然而,赖清德上任一年多来,最在乎的不是人民生活,而是把所有资源和注意力放在政治清算。连亲绿的评论员都不得不承认,这一年来,说不出赖当局的任何政绩。
《联合报》24日的社论称,一年来,民众看着赖清德及其“执政团队”陷入“大罢免”的疯狂妄想中,荒废了政务。最后,选民用犀利的“反恶罢”呐喊将他们惊醒,但赖清德真的醒了吗?文章称,民意的海啸席卷而至,赖当局若继续走“当家闹事”路线,“讨厌民进党”的氛围将挥之不去,32比0的大罢免及反核的崩盘,象征着赖当局“跛脚与难堪的开始”。联合新闻网称,民意连续两度否决撕裂台湾社会的无差别恶意“大罢免”,背后更重要的意涵是对赖当局“斗争式”的“执政”路线投下不信任票。
对于民进党接下来的调整措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兼任教授赵建民称,从赖清德上任后很早就布局“大罢免”,对在野党及大陆都采取激烈对抗路线的情况看,现阶段人事调整应该是较为有限的,以卸责为主,两岸、安全、外事团队牵涉其核心意识形态理念,出现大变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赵建民认为,民进党的一系列做法——制造台湾生存面临空前威胁、抛出“17项策略”、在内部找“敌人”、强化两岸交流管控等——都是非常危险的。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包承柯对媒体表示,台湾民意清晰可见:拒绝“抗中保台”的政治操弄,希望台当局着眼于改善经济民生和两岸关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