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的态度突然软化,答应了特朗普提出的停火计划,卡塔尔也接受了他的道歉,这场持续了两年的战火,真要停了吗?

29号当天,内塔尼亚胡专程赴白宫见特朗普,正式点头接受了美国提出的 “20 点停火计划”;
也是在这一天,美国、以色列和卡塔尔举行三方通话,内塔尼亚胡当场就 9 月 9 日以军空袭多哈致卡方人员死亡的事道歉,还承诺给遇难者家属提供赔偿。
卡特尔方面已经接受了这个解决方案,从他们发表的声明来看,似乎是想跟以色列握手言和。
原本还有依仗的哈马斯,这回可能败局已定了。
不过咱们也得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美以之间的 “默契”,其实是各解各的困局
一开始看美以联手推停火、以色列向卡塔尔低头,很容易觉得是特朗普 “搞定了” 内塔尼亚胡。
但扒开细节就会发现,这哪里是 “斡旋成功”?分明是双方都被现实逼到了墙角,不得不找个台阶下。
对美国来说,推动这件事,本质是在补以色列捅出来的“窟窿”。
以色列空袭多哈后,卡塔尔的反应十分激烈,直接斥为 “国家恐怖主义”,不光停了对加沙的援助,还转头就和沙特、巴基斯坦搞起了军事合作。
要知道,美国和海湾国家每年的军售额能到 1200 亿美元,一旦盟友觉得美国只顾着护以色列、不管他们的安全,这笔单子恐怕就悬了。
更别提美国国内的情况,美国人对以色列的支持率已经降到 47%,反战声音越来越大。
这种时候推出 “和平计划”,既能稳住海湾盟友,又能在国内赚点 “和平形象分”,对特朗普来说,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买卖。
再看以色列,内塔尼亚胡的妥协,更像是被逼出来的。
9 月 25 日在联大演讲时,近 30 个国家代表集体离场抗议,法国、西班牙还先后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外交上的孤立已经摆到了明面上。
国内呢?极右翼政党天天喊着要对哈马斯强硬,普通民众却早被战争拖得没了耐心,《国土报》民调里 62% 的人希望尽快停火。
内塔尼亚胡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停火计划,用 “交换 250 名无期徒刑囚犯 + 1700 名被拘人员” 安抚民众,再用 “保留加沙边境缓冲区” 稳住极右翼,刚好能在两边之间找个平衡。
可这样的平衡,真的是为了和平吗?
恐怕更多的是为了稳住自己的执政地位。
当然,美以表面合作下的裂痕,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要是只看 9 月 29 日他们在白宫握手、微笑的场面,很容易以为美以达成了深度共识。
但回头梳理最近几个月的事就会发现,双方的矛盾其实一直都在,这次合作更像是 “临时凑数”。
就说也门问题,美国为了减少在中东的投入,没跟以色列打一声招呼,就单方面宣布和胡塞武装停火。
结果就导致以色列在也门布的情报网络一下子陷入被动,当时以方官员私下里就抱怨过,说美国 “只顾自己抽身,不管盟友安全”。
还有沙特和巴勒斯坦的关系,美国之前一直把 “以沙建交” 放在优先位置,可今年却突然转了向,支持沙特和巴勒斯坦加强合作。
内塔尼亚胡政府当时直接明着说这是 “外交背叛”,觉得美国完全忽视了以色列的核心利益。
看看这次的 “20 点和平计划”,里面的模糊之处,其实就是矛盾的体现。
计划里说 “为巴勒斯坦建国创造条件”,可连个具体时间表都没有;要求哈马斯 “非军事化”,却没说由谁来监督执行,要是哈马斯不配合该怎么办。
这背后的心思很明显,美国想尽快平息冲突,好从中抽身。
以色列则想借计划削弱哈马斯,又不愿真的给巴勒斯坦让渡利益。
那么美国和以色列这种功利性的 “互利”,到底能撑多久呢?
哈马斯虽然说 “会认真研究计划”,但他们也指出,停火计划中有关 “放弃加沙治理权”“非军事化” 这些条款,接近以色列的想法,不符合巴勒斯坦的利益。
杰哈德说的更直接,称这个计划就是 “美以联手的阴谋”,他们对此明确反对。
坦白说,这份停火计划确实没有触及到核心问题,“两国方案”提都没提。
现在内塔尼亚胡说了,如果哈马斯拒绝这个计划,那就继续打!而特朗普直接在记者会上对此表示支持,而且是“全力支持”。
也就是说,这个球,被踢到了哈马斯这边,而且没有多余的选项。
这就注定,这场所谓的“和平戏码”坚持不了多久。
一方面,巴勒斯坦的建国诉求、哈马斯和以色列的长期对立、地区势力的复杂博弈,这些问题都摆在那儿没有解决。
另一方面,以色列的诚意和信誉堪忧,可能随时随地找一个随便的理由推翻停火协议。
当然,前提是要等到美以各自的困境缓解了,或者想要的利益拿到了,这场 “和平秀” 就会落幕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