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国藩,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晚清朝廷中的大臣,有“一生操劳国事”的美名。但是,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天,曾国藩经历了什么?他又留下了哪些遗憾?这位晚清重臣,他的人生究竟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故事?


       身居高位,却不忘初心
       1872年的一个午后,已经62岁的曾国藩在长子曾纪泽和下属的搀扶下,在自己府邸的花园里散步。这原本就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是,就在这时,曾国藩突然双脚发软,难以站立。原来,他突发了脑溢血!
       曾纪泽和下属看到这一幕,立刻将曾国藩扶到了书房,让老人坐在了椅子上。此时此刻,曾国藩深深意识到,他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请家中所有人都到书房来,然后吩咐长子曾纪泽当着所有人的面,读出了他生前最后一次修改的遗嘱。


       遗嘱中,曾国藩嘱咐后人“谨言慎行,自强不息”。当曾纪泽读完这份遗书,一直沉默坐着的曾国藩也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国藩选择将家人召集起来,郑重其事地读出遗嘱。这一举动,充分体现出他作为家族长老的担当与气度。他不畏生死,面对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仍然整装待发、镇定自若。


       遗憾一:好友托付未完成
       曾国藩的突然离世,让朝中上下一片哀悼。许多文武官员前来吊唁,向这位辛劳一生的奋斗者致以最后的敬意。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向与曾国藩关系并不融洽的左宗棠,也派人送来了挽联。这让曾国藩的家人颇为忐忑——左宗棠会不会在挽联上写下什么难堪的字句?
       接过挽联一看,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放下了担忧。左宗棠的挽联赞颂曾国藩“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表示两人都是为国尽忠的同道中人。这出人意料的讣告,也成为当时一段佳话。
       然而,在曾国藩生前,他和左宗棠之间还有一个没有完成的约定——那就是为左宗棠的下属刘松山撰写墓志铭。


       1870年,年仅38岁的湖南籍湘军将领刘松山在战斗中阵亡。刘松山的顶头上司左宗棠十分悲痛,下令厚葬刘松山之后,还亲自登门拜托曾国藩为其写下墓志铭。曾国藩爽快地答应下来。
       但是,当时的曾国藩已六旬余年,不仅眼睛近乎失明,身体也大不如前。家人劝他不要勉强,但曾国藩还是执意要完成诺言。就在他写下墓志铭第一个段落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去世。这样,这份墓志铭成为曾国藩生前最后一个没有完成的约定。对于热诚好友的托付,他终究还是有遗憾未了。


       遗憾二:新政没有目睹
       如果说第一个遗憾是对挚友的承诺,那么第二个遗憾,则是曾国藩对国家前途的期盼。晚年的曾国藩深知,中国要和洋人抗衡,就必须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于是,他一再向朝廷建议选派学生赴欧美留学。然而这条建议历经波折,一直无法得到清廷的批准。眼看自己已是目盲之身,曾国藩十分焦虑自己来不及看到留学生出国的一天。
       没想到,就在曾国藩去世前几个月,李鸿章等大臣终于说动朝廷,同意公派留学生赴美学习西学。1872年7月,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在陈兰彬、容闳等人带领下启程赴美,开始了他们的留学生涯。
       其中就有后来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詹天佑完全符合曾国藩心中的理想人选。但是遗憾的是,最终殚精竭虑的曾国藩还是没有瞧见梦想成真的一天。这无疑是他人生中又一桩憾事。


       身后事:荣耀与安宁
       尽管在生前有两件心愿未了,但曾国藩还是在最后一刻尽到了一个政治家、长者、丈夫的责任。他为家人留下嘱咐,为好友留下挽联,也为国家播下了留学的种子。
       在他去世后,朝廷明听哀乐,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这无疑是对他一生奉献的极高褒扬。此后,曾国藩的灵柩迁葬回湖南老家,与夫人合葬。如今,他的墓区广达300平方米,两侧由石狮、石虎守卫,墓前有大学士李鸿章所撰碑文,追述其功勋。


       或许正如左宗棠所写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曾国藩这一生,披荆斩棘,操劳国事;即使在生命尽头,也不忘职责,圆满而终。
       他毕生的奋斗与思考,对开启“功成不必在我”的晚清变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意志的延续上看,我们仿佛还能听见曾国藩在长睡之前,留给我们的那声呐喊——当自己无法再前行时,大路永在。


       结语
       而今,时过境迁,曾文正已经“魂归故里”,长眠故乡。然而他的遗愿,早已化作千里马,奔腾在祖国大地。铁路纵横,人才辈出,正是他未竟的事业在延续;正是他未完成的心愿在实现。
       于是我们不禁想到,一个人的一生,终须有遗憾。但遗憾之后,便是接力。有了前人的铺垫,后人才能接棒而跑更远。曾文正之所以伟大,正是看清了这自身的局限,从而点燃了其他生命的可能。
       而我们这些来客,终不应该“固步自封”。而是要继承前人的遗愿,完成他们未了的心事。在这个意义上,曾文正仍然活着。因为有太多事情,亟待我们去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