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季,阿里巴巴新任CEO吴泳铭公布了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的“四小龙”,分别是1688、闲鱼、钉钉、夸克。其中被网友戏称为“海鲜市场”的闲鱼,从原本阿里体系中的边缘产品一跃为战略级创新业务,并走到舞台中央,靠的则是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的用户规模。
就在3月12日,闲鱼方面也发布了最新数据,宣布其日均GMV(商品交易总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并且目前在该平台活跃的兴趣用户数量已达8300万。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超过1亿人在闲鱼发布闲置,其中95后用户最活跃、其45%的交易与兴趣相关,覆盖潮玩、文玩、运动户外、宠植、数码、穿搭等数百个品类,在线兴趣商品累计约1.5亿件。
按照日均GMV超10亿、活跃用户超8000万的数据,毫无疑问闲鱼这次确实是“翻身”了。如果说1688契合目前消费平替的潮流,那么当下电商行业存量竞争以及比拼价格力的市场环境,似乎就天然适合闲鱼这样的二手电商平台。
如今,闲鱼已经摆脱了三次变更掌门人、战略方向和业务重点摇摆不定的迷惘,找准了自身在阿里电商体系内的位置。只是这一路走来,闲鱼似乎也早已初心不再。
在十年前的初创阶段,闲鱼方面希望做成的是一个真正的个人交易平台,并强调社区属性,承载了阿里对于社交的觊觎之心。当时在前闲鱼事业部总经理陈镭(花名“闻仲”)看来,闲鱼不是奔着效率去,而是朝着更普惠的方向、让更多人低门槛的参与进来。
闲鱼最初的社区定位,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也是其后来成为“四不像”的关键,以至于这个平台一度变成了为阿里系其他平台导流的存在。而闲鱼完成“逆天改命”,则始于重建了信任,并且压制职业卖家。
“现在去闲鱼上买东西,刷屏的都是职业卖家,真正卖闲置物品的个人越来越少”,这是闲鱼在度过最初的高光时刻后,用户开始流失的关键因素。而这一切,则始于彼时闲鱼内部的主流看法,那就是“卖家多了,买家才会随之而来。”
因此以卖家运营为主的策略,也成为疫情前闲鱼的大方针。可问题是,一般人即便想要在闲鱼上经常出二手,也得有相应的东西可卖。这样一来,职业卖家才是符合当时闲鱼战略的角色,随着2019年1月闲鱼优品频道的上线,大量经过闲鱼认证、符合入驻资质的商家涌入,也标志着这个平台从C2C转向了B2C。
可问题是,职业卖家与个人卖家在二手市场是完全不同生态位的存在,这则主要体现在两种不同身份的用户对于闲置物品处置上的态度。通常,个人卖家会相对随意,追求的是将二手物品卖出去、而不是赚钱,“能回点血就回点”才是他们普遍的想法。曾经闲鱼上经常会出现“捡漏”的案例,就正是基于个人卖家不指望靠出二手赚钱,这也是不少人喜欢逛闲鱼的原因。但对于大多数职业卖家来说,他们只是将闲鱼作为了一个普通的电商平台。
职业卖家既然以在闲鱼卖货为职业,自然是为了赚钱,因此会将盈利放在首位。但问题就出在闲鱼并非正统的电商平台,相关售后问题几乎是无法解决。在职业卖家大举进入前,闲鱼还是个人与个人的博弈,大众评审团机制的“闲鱼小法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买卖双方的纠纷。但职业卖家相比于个人用户,在信息、资源、时间上的优势过于明显,以至于后续闲鱼小法庭几乎成了摆设。
独立前的闲鱼,就已经没有了当初在互联网上摆地摊、赶集的感觉,社区氛围更是几乎被摧毁殆尽,甚至因为乱象成为了被相关监管部门点名批评的对象。因此在新负责人刘镈(花名:家洛)上任后,闲鱼旋即开始着手“重建信任”,先是要职业卖家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紧接着开始向职业卖家收取软件服务费。去年年末,在闲鱼升级为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后,更是旋即升级治理方案,开始大量排查风险账号、并进行相应处理,当时#闲鱼大量封号#这个话题还曾登上了热搜榜。
到了今年,闲鱼开始尝试名为“闲鱼循环商店”的实体店,试图将线上交易延伸至线下,避免信息不对称和货不对板等问题。在让用户放心交易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尝试用内容重塑社区氛围,推出了全新的社区产品“海鲜市场”和“会玩”社区,通过兴趣达人的入驻,建立起达人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用达人身份来为商品交易做信任背书,并借助达人创作的内容,减少非标品的信息不对称,想要由点及面提升社区用户之间的互信。
面对二手电商与生俱来的难溯源、质量捉摸不定等问题,闲鱼现在的解决方案是激发社区的力量,让社区用户来自主参与。而闲鱼这一次的“翻身”,除了契合闲置经济走红的时代背景之外,在吸引了能赚、会省、会玩的年轻人后,还用重建信任的方式将这些用户留了下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