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被贬杭州后,很苦闷,但是这个时候,他结识了杭州金山寺的佛印,二人饮酒作诗,他很快把官场的失意转化为了生活的乐趣。佛印喜欢吃,每次苏东坡宴请宾客,他都会主动过来。

一次,苏轼邀请黄庭坚去船上游玩,期间准备了不少饭菜,离开岸边后,苏轼笑着对黄庭坚说:“每次吃饭佛印都会来,这次咱们在船上喝酒吟诗,看他还能找到吗?”说完心里甚是得意。谁知道,佛印早已知道苏轼邀请黄庭坚的事,他提前藏在了船板的下面。苏轼说的话,被他听的一清二楚。

酒过三巡,船不知不觉来到了西湖的塔边,苏轼正觉得快意,说:“佛印不在,真是清静呀,不如咱们就行酒令吧”。黄庭坚满口答应,于是二人就开始行起了酒令。二人正说得起劲,突然船板下面窜出来一个人,当场就吟诗一首:“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死我哉,憋死我哉。”

苏轼和黄庭坚见是佛印,同时捧腹大笑,苏轼拉着佛印的衣角说:“你藏的好,对的诗也妙,今天的饭菜又被你吃上了。哈哈。”三人随后赏月观景,爽朗的笑声传遍整个西湖。

就这样经过一些磨合后,苏轼与佛印混得越来越熟,后来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苏轼有很多朋友,包括诗歌朋友,但是能长久维持且趣事频多的只有佛印。

佛印是江西人,俗名叫谢端卿,自幼喜爱清静,喜欢读书习文,长大后学问很大,但不愿理睬俗世,就进入寺庙当了和尚。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才华横溢,号称大宋第一才子。他为人豪爽率真,有道家风范,在诗词,书法,美食等方面,都一枝独秀,远超众人。初中课本就有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史上,除了他的诗词有名,他与禅师佛印的故事也被后世传为美谈。

苏轼和佛印的关系非同一般,从他们的斗智玩笑就可以看出,二人是一对无话不说、坦荡相待的伙伴。

二人都有哪些趣事呢?一起来了解下。

人们都说苏东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善于诗词,但是面对佛印,他常常被戏耍。

一次,东坡与佛印对坐闲聊,东坡想戏弄佛印下,就说古人吟诗把僧对应为鸟,比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对的就是僧。“鸟”在俚语里,常用来骂人,东坡想以此来戏虐下佛印,佛印随即回应,今天我与你相对,那你是不是鸟?一句话就把东坡给问住了。

还有一次,东坡与佛印在林中打坐,周围很静,过了一会,佛印对他说,你的坐姿不错,如同佛祖一般。东坡听佛印夸他,心里很高兴,看见佛印披着黄色的袈裟,席地而坐,他说,你看你的坐姿,好像一堆牛粪。

佛印听完,不仅没生气,反而微微一笑。东坡这下高兴坏了,以为终于战胜了佛印,回到家后就像自己的妹妹炫耀,苏小妹一听就知道哥哥着了佛印的

道,东坡不解,苏小妹说,哥,你又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所以看你才像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才看谁都像牛粪。

东坡被贬时,喜欢与佛印坐着船游玩,一天,他们行至长江,看见岸边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于是二人诗兴大发,商议每个作一句小诗,然后同时投入水中。结果后来,打开一看,还真是一副好对联。

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淹东坡尸(东坡诗)。从这点看出,二人真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后来,佛印跟着东坡学会了做东坡鱼,学会后他就在寺庙里做鱼吃。一次,刚做好东坡鱼,东坡就进来了,佛印因为是出家人,害怕东坡看到他吃鱼,于是赶紧把鱼肉藏到了磬木里,

东坡其实早就知道了,因为他一进去就闻到了鱼味。但他故意装作不知道,说道:法师,今天想请教你一件事,问完就走。佛印说:你说吧,看看你大学士是否能难道我。东坡说:我前一阵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有了,下联就是想不起来,你帮我想想。我的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听后,思考片刻,就对出了下联“积善人家庆有余”。东坡一听,哈哈大笑,他对佛印说,既然磬有鱼,那就赶紧把鱼端出来吧,别一个人独享了。佛印一听,直呼上当,只顾想着对联,没想到这次却被东坡给戏耍了。

关于吃鱼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

有一次,苏轼请佛印吃鱼,故意说成是吃“半鲁”,弄得佛印不知道何意。第二天,佛印也请苏轼吃“半鲁”,结果害得苏轼在院子里晒了半天,原来佛印知道吃半鲁的意思后,故意把它弄成了“鲁”的下半截。这次斗智,苏轼仍然没有占到便宜。

二人的友谊和对生活的情趣的故事有很多,都被后世整理成了文章,以供世人玩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东坡不是每次都想着戏弄佛印,他对佛印的情感很真挚,而且他总能从佛印那里得到点拨。经过多次的点拨后,他的佛学提升很快。一次,他写了首诗,希望佛印教他佛教的要义,写完后就差人交到佛印手里。这首诗是这样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听后回复了两字:放屁。

东坡知道后,大怒,于是就找佛印理论。佛印见苏东坡如此生气,一直大笑不停,他说东坡兄呀,是你自己说“八风吹不动”的呀,怎么一屁就过江找我了呢?东坡见状,只能灰头土脸的回去了。回去后,他觉得自己的修行还不够,于是潜心修炼,不为名利而动怒或生气。

除了被戏耍,二人也有互相协助的故事。比如下面这个。

宋神宗时期,全国大旱,当时苏轼是翰林学士,朝廷要求他为百姓祈雨降福。苏轼一脸无奈之时,佛印说这有何难。于是乔装打扮之后,苏轼就把他带到了相国寺。宋神宗上完香后,在寺里的大殿里歇息,佛印想一睹皇帝真容,就装扮成送茶客,为皇帝献茶。

宋神宗见他气宇不凡,于是问他是哪里人,佛印答道自己是江西人,自幼读书,精通典籍。宋神宗就赐他法号佛印,当场在寺庙里完成了剃度。佛印本想让皇帝提拔他入朝为官,没想到宋神宗让他做了僧人,事情到此,他只能跪拜谢恩。这就是佛印出家的故事,跟苏轼脱不开关系。

相传,宋朝剃度需要花很多钱才能实现,佛印没花一分钱就剃度,因此大家对他很尊重。佛印每天在寺庙念佛读经,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也就不惦记了。苏轼对于这件事非常愧疚,于是经常来寺庙看他,二人一来二往,就真的成了非同一般的好友。

苏轼做人豪爽,喜欢和佛印开玩笑。一次,苏轼在朝廷受气,就来到寺庙,没进门就大喊:秃驴何在?看门的小和尚肯定受到了佛印的指导,于是答道:东坡吃草。弄得苏轼非常尴尬,因为没有占到便宜,就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苏轼以为佛印的清静修为是装出来的,其实佛印早已超脱红尘,对入朝为官的事更是了然于心,不再执着。苏轼之所以总是吃亏,就在于他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佛印了。

为了让佛印还俗,苏轼还专门安排一个长相出众的女子去侍寝,结果佛印喝得酩酊大醉,天亮了也没破色戒。后来,女子道出实情,佛印向苏轼说出内心真实想法,这才解了女子的困窘。通过这件事,苏轼更加对佛印的为人敬重了,随后让佛印成为了自己的入府之宾。

世人称赞二人,把佛印和东坡比作伯牙与子期。冯梦龙的《三言两拍》中,曾记录了二人的不少生活趣事,从此可以看出,很多时候都是佛印在度化东坡,而非东坡救助佛印。

作为宋朝的大文豪,东坡在佛印面前总是败北,扫兴而归。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万人敬仰的苏轼,竟然甘拜下风。

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友谊。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苏东坡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心胸变得更加开阔,富有佛性,性格也变得更加豁达豪爽。他把对佛学的领悟贯穿到了自己的人生和诗词创作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中国的文学事业。

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由于朝中不少大臣的求情,宋神宗没有杀苏轼,而是判了苏轼住监一百零三日。宋太祖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规矩救了苏轼。这段时间里,苏轼白天种菜,晚上写诗,他经常想起与佛印的往事。

通过与佛印的交往,他领悟到更多佛学智慧,最终参透生死,写出了“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流传千古的名句。

1101年,北归途中,苏轼病逝于常州。临死前,能让感到欣慰的是,除了对家人的牵挂,还有与佛印的友谊。他与佛印之前的缘分,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或许还能再续前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