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有,
       有的孩子长着长着就变了。
       小时候眼神活泛,机灵劲儿十足,现在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看起来不怎么聪明;
       小时候性格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现在内向自卑,胆小甚微,让他说句话都难;
       小时候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儿,现在畏畏缩缩,眼神闪躲,什么事儿都想往后退。
       为什么以前那个能量满满的孩子长着长着就少了半格电?


       孩子就像一个蓄电池,需要不断充电才能保持充足的能量,
       好的家庭就会持续给孩子充电,给孩子赋能,而
       糟糕的家庭,则会不断消耗孩子,吸食他的能量
       ,让电池能量越来越少,只能让灯泡发出微弱的点点亮光。
       尤其是这3种家庭,正在源源不断地将孩子的能量抽干。
       充满抱怨的家庭
       作家张德芬说: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喜欢抱怨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充满着怨气,一天到晚乌云压顶,气压都很低。
       这样的家庭
       最喜欢内耗,
       眼里容不得彼此的一点沙子。
       他们
       喜欢抱怨伴侣
       ,夫妻之间天天争吵,关系紧张,孩子一天到晚心惊胆战,毫无安全感;
       他们
       喜欢抱怨孩子,
       天天盯着孩子的缺点,一点点不满意就狂轰乱炸,非打即骂。孩子被父母的否定搞得毫无自信,胆小自卑,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不敢说,认为自己就像父母口中的那么糟糕。


       他们
       喜欢抱怨别人,
       觉得自己不幸福都是别人造成的,总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认为所有的人都对不起自己,别人的优秀努力在他们眼里都是“肮脏”的。
       这样的家庭
       最擅长的就是“没事找事儿,小事化大事”,
       家里没有一天是消停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充满负能量,喜欢内耗,眼里永远看不到美好的事情,内心阴暗,思想负面,个性悲观。他们会成为父母的翻版,“看不惯”所有的事情,一天到晚抱怨不停。
       而一个人的内心会影响他的面容,他们长大后总是喜欢紧皱眉头,苦着小脸,嘴角下抿,小时候的“福相”全都不见了。
       心理学家袁辛说过:一个拥有不同情绪价值的家庭,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
       负能量的家庭养出负能量爆棚的孩子,正能量的家庭就会养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孩子,未来谁会更幸福,可想而知。
       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赞美伴侣,多看到生活的美好之处,你会发现生活处处顺利,孩子的成长也更省心。


       缺少陪伴的家庭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盛开的土壤,缺少陪伴的孩子缺乏生命力,即使开花也经不起风吹雨打。
       教育专家林格曾经说过:
       父母在该教育和照顾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陪伴。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非常
       没有安全感,
       情感是容易患得患失,到了青春期,更容易早恋。即使进入婚姻,也会对另一半有严重的控制欲,让对方压力极大,多半不幸福。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从小缺少父母的指引和帮助,在为人处世上总是略有欠缺,他们不得不靠自己的一点点琢磨,
       注定要多走很多弯路。
       曾经看过一档综艺节目,节目中聊到陪伴这个话题,主持人撒贝宁指着他面前一排孩子说:“这些孩子一看就是父母用心陪伴的。”陪伴,真的可以“以貌取人”。
       父母陪着长大的孩子
       内心强大而富足,眼神柔和而坚定,气质松弛不紧绷,做事有分寸有边界感。


       《穷爸爸,富爸爸》中有这样一句话: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陪伴孩子,是一个
       双向充电
       的过程。孩子得到爱的滋养,父母有机会审视自己、完善自己,自省、学习和践行,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奔向优秀。


       控制欲强的家庭
       电视剧《我不要和你做朋友》中,在父母的严格控制下,吴智勋从小就成绩优秀,年级第一。然而随着孩子长大,他开始摆脱父母的控制。
       父母越不让自己和成绩差的人做朋友,吴智勋就偏和他们一起玩;父母越不让他跟女同学走得近,他就偏要和对方在一块;他明明知道父母重视自己的学习,偏就放弃了高考。
       即使后来复读,他还是会逃学酗酒,声称
       “我就是要做我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终都会毁掉孩子。
       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儿童长期受父母控制,会造成终生的伤害,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青春期之前,父母的控制可以让孩子听话懂事,乖巧可爱;而青春期之后的控制,则会让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叛逆暴躁,性格极端,凡是都要和父母对着干,他们会从心底怨恨父母,对父母深恶痛绝。
       作家庆山说过“亲子关系最好的状态是彼此独立。”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真的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减少控制,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我们只要做好引路人,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给予孩子必需的建议、引导和支持就足够了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指出: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优秀的家庭,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持续为孩子赋能,让孩子一想到家,就充满了安全感,时刻充满力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