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肖战)粉丝社群互动仪式的启动要素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理论的阐述中将“亲身在场”列为互动仪式启动的必要因素之一。他认为仪式本质上是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只有人们的身体切实聚集到同一地点,为后续情感共享做出物质性准备,仪式才有展开的可能。

柯林斯基于个体情感能量的累积、象征符号的构建以及互动媒介的连带性这三个方面对亲身在场的必要性做出过相应探讨。认为仪式无论是通过电话(声音)还是电视(声音+图像)展开,都不能起到上述三方面效果,以电视为例,虽然通过电视播放的仪式可以为受众提供共享情绪、团结的情感以及对象征符号的构建,但人们关注的是播放中的画面,被挑选过的镜头,甚至是已排练好的剧本,并不是仪式本身。

柯林斯由于受到时代和技术的束缚,认为只有充分的身体聚集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享,为人们互动仪式的展开做出前提,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的日益成熟,互联网互动机制得到极速升级,各平台为了加强用户粘性,不断挖掘新型互动机制,加之以Z时代为主体的网络原驻民体量不断扩充。

人们习惯于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以微博为例,平台的强联动性、点赞、评论、转发、超话、粉丝群等玩法均为仪式参与者共享情感、构建象征符号提供了可能,仪式参与个体通过微博平台,实现身体跨时空虚拟共在,柯林斯所倡导的亲身共在成为历史。

排斥局外人的屏障

互动仪式启动的四要素之一——排斥局外人的屏障。柯林斯的解释是:“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因此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而谁被排除在外”。它在互动仪式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本质上与上文中提到的虚拟身体共在相同,都是仪式发起人为了使参与者达到共享情感状态所做的必要前提。这种屏障的设立,有利于加强成员内部群体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帮助个体在互动仪式中建立情感协调达到群体团结。

严苛的入局条件为肖战粉丝与路人建立了壁垒分明的围墙,粉丝群/粉丝后援会等形式的粉丝社群,是由爱好相同的趣缘群体构建的乌托邦,复杂的屏障设置免去了群员相互试探的成本,为后续互动仪式的展演提供了良好的情感信任基础。

相互关注的焦点

共同关注的焦点/相互关注的焦点是互动仪式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里的共同关注涵盖了两层含义,一是仪式参与者关注到彼此,二是仪式参与者关注到他人的关注焦点与自己相同,认识到他人的行动意图与自己相同,这就是柯林斯IR理论中所提到的相互关注。

以肖战粉丝非理性应援为例,如果将“投诉《下坠》、投诉AO3”这一应援行动看做既定的共同关注焦点,应援仪式参与者加入共同关注的过程可以解释为,《陈情令》的成功为肖战成功打开流量大门,大批粉丝加入小飞侠(肖战粉丝名),在经过重重考核后进入粉丝群的肖战粉丝具有高度的凝聚力与团结性,情感连带节奏通过群内日常交流已经相当成熟,作为仪式准入者的粉丝们已然注意到彼此,共同关注焦点第一层级完成。

肖战粉丝们对《下坠》一文的口诛笔伐使得共同关注焦点进入共同关注焦点第二层级,他们注意彼此拥有相同的关注焦点。

仪式参与者加入共同关注焦点的过程并非线性的,而是在互动仪式进程中不断重构再生的。肖战粉丝社群非理性应援事件中,共同焦点经历了多次更迭,首先是对《下坠》一文的不满,进而晋升至对AO3整个同人圈平台不满,再到自我开脱式的道歉,最后是赎罪式应援——疯狂购买肖战电子单曲《光点》。

肖战粉丝共同关注的焦点虽然经历了四次更替,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产生了成熟的共享符号——“肖战=我”,此时粉丝应援的深层动力已从对于偶像事业的支持转向为自己发声。

在如今的互联网生态下,大众对于不同趣缘圈层之间的碰撞早已屡见不鲜,肖战粉丝非理性应援事件之所以能引起大众极度不满,导致肖战本人商业价值迅速下滑的原因,从理论的视角来看,就在于肖战粉丝的非理性应援行为完全符合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尤其在塑造相互关注的焦点以及由个体情感共享演变出的集体兴奋这两个必备要素,无论是对仪式时长的把控还是对仪式展演场域的选择,都使得该次非理性应援行动成为了一场成功的仪式。

相互关注的焦点是仪式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肖战粉丝共同焦点的四次转变并不是刻意规定的,而是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这种非刻意的关注焦点使应援仪式参与者自发产生情感连带,为他们构造较高的成员身份感,为后续仪式进行做出保障。

明星(肖战)粉丝社群应援互动仪式过程

明星粉丝社群应援互动仪式过程复杂多变,柯林斯提出,情感能量是开展互动仪式的基础。本章将从情感能量的视角阐释明星粉丝社群应援互动仪式的具体互动过程。粉丝个体情感能量在明星粉丝社群应援互动仪式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吸收与累积互动仪式市场中的群体情感能量,进而达到粉丝个体情感与明星粉丝群体情感形成情感共鸣,达到情感共振。明星粉丝群体一但在互动仪式中达到情感共鸣,就能进一步引发他们的共同行为,完成整个明星粉丝应援互动仪式。

裂变式情感共享

情感是互动仪式链启动要素的核心,涂尔干就社会团结的形成做出了结论,他认为社会是通过道德团结机制进行粘合的,而上文笔者对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启动要素的分析中也提到过,道德感、团结这些机制是通过情感共享完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情感在互动仪式链中的作用,个体情感共享到极致产生集体兴奋,构成组织内部道德感、团结感——道德感、团结感为维护社群内部既有利益加强成员凝聚力作为抗击外部打击的情感储备——情感是最终的动员力。

肖战粉丝同CP粉、路人粉、同人粉等非唯粉的抗争可视为一场互动仪式,双方都是具备互动仪式链启动的必备要素,以情感为核心进行互动的。在互动仪式进程中双方情感均对社群内部他人呈现裂变式分享,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强节奏的情感连带,加深成员彼此间的情感互动,并在双方的冲突中达到个体情感共享的极致状态,个体情感转化为集体情感,形成集体兴奋。

这种极致的情感状态使群体成员间达到情感共鸣,这使得仪式参与者获得了一种超越自身情感的力量——团结、道德感,这种情感最后作为一种能量被储存在相应的符号中,等待下一次被仪式唤醒。

但不容忽视的是,集体兴奋是个体在情感共享中达到的高度的情感连带,是一种瞬时的情感爆发,这种爆发是短暂的,而团结、道德感是基于这种情感爆发产生的,要使这种团结、道德感长期存在,使瞬时情感转向长期情感,取决于情感在相应符号中的储备状况。

互动仪式所产生符号中情感能量存储越多,团结、道德感保质期越长。也就是说,不同符号由于其本身所储情感能量不同,在互动仪式中所唤醒的群体团结和群体道德感也是不同的。事实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在肖战粉丝应援中检验这种假设。

上文中提到,互动仪式链的启动四要素缺一不可,虚拟身体共在并拥有共同的关注焦点,个体情感在前两个阶段进行情感积累和分享。肖战粉丝社群为了“偶像声誉”进行了一系列应援行为,粉丝们在与其他圈层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合作,制定反黑计划、确定投诉对象、应对突发状况等,有着强烈的集体连带色彩,当粉丝们遇到阻碍时,这种情感连带会愈发强烈。

当应援活动中无动于衷的粉丝们通过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情感连带而加入应援活动中时,这种集体身份认同感会愈发强烈,随着个体粉丝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这场投诉应援行为中来,他们就越来越会成为这种情感连带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肖战”这个符号中所存续的情感值就越高,“肖战”这个符号在经历这次应援活动后,其情感能量存续极其充沛,足够作为下一次互动仪式链的启动符号。

因此在肖战粉丝应援风波结束后,4月25日肖战新歌《光点》上架后,销量一度激增,肖战粉丝们为了应援偶像疯狂购买《光点》,声称替偶像“赎罪”。虽然肖战的单曲很多,诸如《余年》、《问少年》等,但其销量都远不能与《光点》比肩,究其原因还在于“肖战”这一符号中所存续的情感能量的不同。

肖战粉丝非理性应援行为,不仅仅是实践确立的集体身份认同感和集体团结道德感,而是对这种身份认同和团结的强化、甚至是再制造。在应援行为也即互动仪式中所感受到的连带程度越高,主动性越强,身份认同感与团结感就越强。

当然这种通过共同关注焦点所制造出的符号并不能将集体兴奋这种高度情感能量永远存储,因而人们会通过制造一些集体符号维持这种情感的共享。例如肖战粉丝会制作一些有关偶像的物品诸如徽章、水杯、衣服等,作为集体符号进行共享。

从个体到共鸣

个体的个人情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互动仪式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被激发,每一个个体的个人际遇,他将与谁相遇,将在何种场合以何种形式何种强度通过何种互动进行情感交流,达到个人情感与他人情感的共鸣,当个人的情感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吸引对方加入进自己所主持的互动仪式中时,他将达到个人情感与他人情感在互动仪式中的共鸣,也即达到集体兴奋的情感共享状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