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场发布会上,一位跑三农线的女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近期有些地方频繁出现非法钓鱼的情况,想问政府在加强钓鱼监管方面有哪些措施?

这个问题本身没啥问题,毕竟关乎社会治安和环境保护,但她的措辞太过激了,直接将百姓空闲时间的钓鱼休闲定性为“非法”。

普通的垂钓,顶多也就是拿着根鱼竿,把鱼钩吊到水里,等着鱼儿上钩,有啥可非法的?怎么就成非法了?

网友群情激愤纷纷在网上吐槽。钓鱼是数以千万人的消遣方式,女记者的提问真是火上浇油。她提问的目的,无非就是将钓鱼这项民间活动又引向罚款。

老百姓浑身是宝,却在这个罚款时代举步维艰。从非法洗衣服到走路罚款,再到钓鱼办证,百姓的日常似乎被无处不在的罚款所包围。

一条评论点燃了公众的怒火:宁愿去打仗卖命,也不愿这么憋屈地活着!

在这个举国造梦的时代,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容易了。罚款成为一道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的“紧箍咒”,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和困惑。

广西某地的一条小河边,一群村民正在河边有说有笑地洗衣服。两名身穿蓝色制服的城管出现了,对洗衣服的村民百般劝阻,理由是“非法洗衣”。

城管宽宏大量,说是这次就算口头警告,下次再被抓到在河边洗衣,就要罚款了。

这让村民非常愤怒:祖上多少世代下来,都是这样在自家门前的河边洗衣,怎么就非法了呢?

在城市里也没有好多少,为了维护交通秩序,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行为,也是非法的,交警会罚款。

交通灯设置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个别时候谁没有个急事,需要快点通过马路呢?但只要你一冲线,就“中招”了,就非法了,罚款20!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罚款,却反映了当前社会人为制造的巨大压力。

首先,一些地方的执法过于严苛,忽视了百姓的实际需求。他们更愿意用简单粗暴的罚款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寻找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其次,一些罚款项目的设置本身就不够合理。只在乎罚款收入,忽视了罚款对于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这样的罚款项目不仅难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还可能引发他们的反感。

当然,也不能否认罚款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如果过于依赖罚款来解决问题,就可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百姓会因为害怕罚款而不得不遵守规定,但这种遵守往往是被动的、不情愿的,体验感极差。

洗衣、走路、钓鱼,这样的日常,都被戴上紧箍咒,处处谨慎,以防踩雷,这是人民群众期望的幸福生活?

虽然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但依赖罚款经济摆脱当地财政收入的困境,无异于杀鸡取卵,恶化营商环境。

百姓对这样“为你好”的态度是:宁愿上战场卖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