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黎明公司的洪家光接到来自美国的邀请,只要他答应前去美国效力,立刻就能享受年薪千万的报酬,想都没有想,洪家光果断拒绝。
       虽然当时他的工资只有一万多元,相比千万年薪,微薄无比,但洪家光却不觉得可惜,高薪可买不到中国心。
       他知道美国看中的是自己的技术,可自己的本领来自祖国的培育,他更愿意为祖国效力,为我国早日拥有独立的航天技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972年,洪家光出生在辽宁沈阳市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
       父母都是普通农民,白天种地,晚上为补贴家用还会去捡废品,仅勉强能维持生计。
       洪家光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一直想着帮家里节约开销。
       他想,好好读书就是帮家里节约钱,这样父母才不会为他操心,所以他读书十分认真,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是全家的骄傲。
       父母很是欣慰,生活虽然不易,幸好孩子努力。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洪家光十分喜欢手工活。
       从小他就喜欢“变废为宝”,经常会捣鼓着一些“破铜烂铁”,父母觉得这也不错,至少这也是一门手艺。
       在他升学的关键时刻,母亲突发重病,家里只剩下父亲一个劳动力,懂事的他瞒下了家里人,决定选择技校读书。
       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没有指责,只能沉默。
       洪家光相信,只要是金子都会发光,三年中他更加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最终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毕业。
       对于洪家光而言,进厂,是一个他能施展所长的地方。




       刚开始在黎明公司车间工作时,洪家光是迷茫的,这是一家专门为航空产业提供成品的公司,在他想象中工作环境应该是很“高大上”的。
       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生产车间条件简陋,充斥着各类机器,声音嘈杂,工艺重复,洪家光想:难道自己所向往的竟是这样的地方。
       幸亏,有一位老师傅点拨他,他告诉洪家光,不要看不起这里的车间,车间的每个流程都很重要,工人们需要认真完成每个成品,才能给航空飞机提供最灵敏的零件。
       飞机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离不开这里的辛苦劳作,这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职业。
       洪家光顿悟了,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完成交代的任务,很快就得到了车间的一致好评。
       老师傅都爱教他,因为他“热心”,愿意多帮忙,肯付出。
       慢慢地,洪家光成为车间的“老司机”,车间就像他自己的家,没有什么仪器他不会使用。
       2000年,工厂接到大量订单,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洪家光直接从家里搬了一床棉被,住进了厂里。
       一次,因为长时间工作,一不留神,在搬运过程中他的手指被零件砸伤了,他竟装作没事,继续工作直到下班。
       到了晚上,妻子看他实在忍受不了疼痛,强迫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竟然是粉碎性骨折,需要好好治疗。
       按道理,他应该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结果不到三天,他居然又出现在了车间,自此,“拼命三郎”洪家光在车间出名了。
       正常来说,一个普通工人的一年工时是4000多个小时,那几年,他一人的年工时就达7000多小时,让人“瞠目结舌”。




       2002年,黎明公司接到一项重大任务,要求加工完成金刚石滚轮。
       这正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核心修正工具,对于发动机而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务要求金刚石滚轮的加工精度不能有3微米的偏差,这个尺寸等同于是人类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及其精细,哪怕有一微米的差池,整个成品就会报废。
       可好巧不巧,唯一掌握这个技术的老师傅正好生病了,当时没有人敢接下这个活。
       也许是“初生之犊不畏虎”,洪家光站了出来,接下这个活。
       虽然大家平常对他还算认可,但认可并不代表掌握核心技术,很多人还是觉得技校出生的他不行。
       不过,洪家光不在乎,一天24小时里他有14小时待在机器旁,每天就是守着机器不停研究。
       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让他发现了问题。
       原来加工机床的振动频率过大了,容易导致滚轮丧失精准度,如果能够调整机床的振动频率,精准度就能大幅提升。
       于是,他苦思冥想,自己研发出一套加工工具,成功地将报废率从85%降低到了5%。
       再接下来,他继续精进工艺,将车削工艺转变为磨削工艺,降低加工成品的“啃刀”问题,成品的合格率居然直接达到峰值100%。
       最终,洪家光在10天内成功完成任务要求,甚至打破了原有精度标准,制作出误差在2毫米的成品,令人惊叹不已。
       从此,洪家光一战成名,领导们让他带领一个团队专攻金刚石滚轮的研究。
       2016年,洪家光带领所在团队攻破金刚石滚轮制作加工工艺,打破西方技术壁垒,为中国的航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这次的技术突破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还对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洪家光不仅赢得了国内的盛誉,还引起了美国不怀好意的“重点关注”。
       这样的人才,一定要“挖”过来,经一番研究后,美国满怀信心地开始“撬墙脚”。
       当时洪家光的工资只有一万多元,美国人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到洪家光足够的金钱,他就一定会给美国效力。
       可是,他们很快就被打脸了,洪家光直接拒绝了对方的邀请。
       对方以为是钱不够,干脆直接加到了千万年薪的筹码,不想洪家光仍然拒绝了。
       他说:“无论你们开出什么条件,我都不会去的,我只想研发出属于我们中国的机器”。
       最终,美国人灰溜溜地走了,洪家光留在祖国继续踏踏实实地研究。


       后来,他加入辽宁舰舰载机等多项国家重点航空发动机研究项目中,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多次荣获创新项目大奖。
       出身“寒门”很正常,天赋“异禀”也常见,难能可贵的是那对国家的忠诚和不变的初心。
       大国实力,还看大国“工匠”。
       作者:西西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