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说过:“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个人内心纯净为众生服务就可以解脱;如果以自我为中心,被仇恨蒙蔽,就会烦恼不断。
“我”的前半生
幼年溥仪
清朝12个皇帝
里面除去
康熙乾隆
,名气最大的当属
溥仪
了,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
,
一生没有多大建树,却活得跌宕起伏。
他
三岁登基
做皇上,从小就是万人之上,所有人都得讨他欢心,随着逐渐长大,他学会了享受权利,不许他人冒犯自己,甚至弟弟也不准跟他穿一样颜色的黄色。
万人之上的待遇让他不会考虑别人,变得自私高傲。
“我”的后半生
溥仪与联军合照
当西洋的火炮轰开紫禁城门,也轰醒了还沉浸在美梦中的清朝统治阶级,
大清亡了!
溥仪只不过是封建制度下的傀儡,一个在狭小世界里生活的囚徒。
溥仪开始明白自己是活在谎言中的人,底下人看似百依百顺,实际上没把他当人,他没有自由,所有事情都有人干涉。
年轻的溥仪
作为一个皇帝,他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臣子
,当他被赶出紫禁城后,他过着花花公子的生活。日本人想要建立伪满洲国的时候,他想靠着日本人帮他复国,这是
他一生中最蠢的一个决定
。他也因这个决定遭受
牢狱之灾
,后来
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被提前释放,做起了一名园丁负责浇水和搞卫生。
前世今生
1950年,溥仪捐出了他的传家之宝--“田黄三联玺”。
田黄三联玺
“田黄三联玺”
还有一个名字是
“乾隆田黄三联印章”
,过去是乾隆皇帝的专用印章,关于它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乾隆60年,嘉庆上台,乾隆成了太上皇。
一天乾隆正在说午觉去见了周公,梦见了玉皇大帝交了一块黄色的石头给他,上面刻着三个字
“福、寿、田”。
乾隆感到奇怪,正当他要张口问个究竟的时候,梦就醒了。
这个梦到底有什么特别含义呢?
乾隆百思不得其解,正当他苦苦思索的时候,
福建知府送来一件宝物给他,是一块石头,看上去温润光洁。
乾隆询问:“这是什么宝贝?”。知府回答他,这是产于福建的寿山石。乾隆一听愣住了,这不就是刚才梦见的那块石头吗?
因此乾隆认定,这是
玉皇大帝赐给他的石头,把它当做宝贝
,他叫内务府的人把它制作成
“三联章”,
像宝贝一样带在身边,连睡觉也放在枕头边。
等到乾隆驾鹤西去之后,这块玉玺就在他们家代代相传,乾隆之后的所有皇帝都把它当做宝贝。
到了溥仪手里的时候,
这块田黄三联玺已经传了好几代了。
1924年
冯玉祥
把
溥仪
赶出紫禁城的时候
,他就带着这块
“田黄三联玺”
,
一方面是因为体积小、好携带,另一方面,他觉得所有宝贝都比不上这块玉玺
。离开紫禁城后的溥仪,把这块印章缝在了自己的随身穿的棉衣里,以后走到哪都带上它。
真是因为溥仪这么爱护,它才能够完好无损,也没有沦落到海外,从这方面讲,溥仪还是保护文物有功的。
浑然天成
“田黄三联玺”
听它的名字就知道是三枚印章共同组成的,
中间是通过石环把它们连起来,整块是通过珍贵的田黄石打造,制作工艺相当了得。
这三枚印章看起来浑然一体,丝毫没有黏合而成的感觉。左边的是方章,上面刻有四个字
“乾隆宸翰”
,边长2.6厘米,高1厘米;中间印章是椭圆形,上面刻写着
“乐天”
,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高1厘米;右侧是一块长方形的章上面刻着
“惟精惟一
”长2.6厘米,高1厘米。
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
这三枚印章所刻的字都有很大讲究
:
“乾隆宸翰”
表明是乾隆的印章,
“乐天”
出自
《周易》
的典故,
“乐天知命,故不忧”
说的就是要顺应天命,不怨天尤人,这和
老子的无为
有相似之处。当时在打造印章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年过80。
乾隆皇帝
他用
“乐天”
来告诉自己,要顺应自然,心态平和;
“惟精惟一”
也是有典故的,出自
《尚书大禹谟》
,它里面说过一句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告诉我们世道险恶,讲究中庸
,在治理国家政事的时候需要有一颗
“中正仁和”
的内心。
乾隆用这4个字,把自己的治国理政思想表达了出来,总结自己一生的同时,警示后人。
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我的前半生》
里面,溥仪写过一段话:
他绞尽脑汁想要讨好的办法,想到了献珠宝。可是那些藏着的珠宝拿不出来,只有手头上的太上皇的玉玺,是他很心爱的东西,只有拿它出来了。
老年溥仪
所以说当初溥仪并不是想做什么贡献,而是博同情,争取早日出狱。这一举动是他的好意,见证了溥仪从一个帝王过渡到公民的过程。
现在个印章被放在故宫博物馆,和清明上河图一起成为了“镇馆之宝”
。
参考资料:
《佛经》
《周易》
《尚书大禹谟》
《我的前半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