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早期美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哲学、农业、建筑等各方面的思想方法及实践方式,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新生的美国。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思考如何建立起一个新兴国家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中国文化对美国产生影响时,美国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形成期,因此这种文化影响力才显示出如此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诸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和乔治-华盛顿这些开国元勋如此关注中国?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世界上最稳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文化可以为新生的美国建设提供“精神补给”。富兰克林的亲密伙伴、被称为““费城的塞缪尔·亚当斯”(The SamuelAdamsofPhiladelphia)的查尔斯·汤姆森(CharlesThomson)就看到了新生的美国可以从多方面向中国

借鉴经验

如果我们能够足够地幸运些,早些将中国的工业、生活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手段、以及中国当地的植物介绍到美国,那么美国就能及时地向中国那样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在同等情况下,这能够使美国比其他国家更能吸引移民者来定居。

18世纪的费城是当时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是独立革命的政治中心,激荡着自由思想,孕育了革命精神,以“有着卓越的文化活动”而闻名。当时,在这座城市里,人们对于中国的态度有不同的侧重。有一些人单纯为中国商品和中式风格所吸引,使中国风成为北美殖民地社会的潮流。因此这些人的兴趣推动了中国商品在北美殖民地的传播,也间接促进了中美贸易的形成。而另一些人--费城的精英分子-则认为中国拥有解决当时北美殖民地诸多问题的“有用的”、“实际的”答案",因而他们不仅停留在对于中国商品的追求,还希望从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中寻找可以借鉴的“金玉良言”。

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韭逊和乔治·华盛顿三位美国开国元勋就在这些费城精英之列。1743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发表了《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中提高有用知识的建议》,由此创建了美国哲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APS)致力于推广医学、地理、化学等“实用知识(usefulknowledge)”。学会创立之初便聚集了众多有志之士,包括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JohnAdams.1735-1826)、詹姆斯·麦迪逊(JamesMadison1751-1836)、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1804)等。他们不关注形而上的所谓真理。而是认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才是真理”。

这也是美国开国元勋对于中国的态度:他们促进中美商贸的形成,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可以推动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他们认可并学习中国思想,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实用价值”,来自这个东方大国的智慧可以为美国所用。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曾在18世纪领先于世界:中国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也启发了北美大陆的有志之士。开国元勋们并非想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而是意欲汲取中国的治国之道用以建设新出生的美国,并通过中国文化发展自身。中国文化亦非主动影响了美国,却实在地出现在开国元助的视野,以他们的理解和诠释呈现在历史中。

这些美国开国元勋有些还有在欧洲生活的经历,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在欧洲工作过很长段时间。1757到1775年他居住在伦敦,1776年到1785年他又去巴黎当大使。同样热爱中国的托马斯杰斐逊从1785年至1789年也居住在欧洲。他们旅欧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当时正在欧洲流行的中国文化。除了着重研究的三位美国开国元勋,其他几位开国元勋也曾努力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例如,美国第二任总统、美国宪法制定者约翰·亚当斯对儒家道德给予极高评价,并认为优秀的美国人都应具备这种美德:美国第四任总统危姆斯·麦迪逊的家中挂着孔子像。

中国文化与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是美国开国三杰之一。他虽然没当过美国总统,但他在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一生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写照。在美国独立之前,他以丰富的学识、开放的胸怀和坚忍的性格引领殖民地人民走向解放。在独立之后,他亦对美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不遗余力地付诸实践。他的思想与境界帮助一个新生的国家建立了坚实的根基,可以说,没有他作为当时的引路人,便可能没有今天的美国。

富兰克林在开拓美国未来道路的过程中,汲取了来自中国文化的积极因素,这是富兰克林对美国文明和美国人民的巨大贡献。不同于当时18世纪对其他文明普遍的狭隘观念,富兰克林拥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富兰克林热衷于阅读中国。在他一生所写的书信中,以及其他不同文章中都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曾说过:"“如果我们能够引进中国人的勤劳,

他们的生活艺术和改良农业的方法,美国会很快像中国那样遍地炊烟。富兰克林不仅是“美国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中国迷”,他也是全方位了解中国的专家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他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均有涉猎。这其中,他尤其推崇懦家思想、工业产品与科技,以及农业种植。

本杰明·富兰克林与儒家思想

富兰克林早期接触到的儒家思想,富兰克林在1723年由波士顿迁居至费城。当时的费城不仅是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文化中心,更广泛流传着中国文化。费城的人们比在西部任何地方的读者们都更有机会接触到有关中国生活的更可靠的知识,而中国的产品,包括茶叶,丝绸和布料“是殖民时期和后革命时代费城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搬迁至费城的富兰克林,或许就是在这个阶段接触到了中国文化。

富兰克林倾心于中国。由于当时中美之间交流和交往有限,富兰克林只好从更多方面做更多努力来搜集有关中国的信息。他并不满足于在书本上所得到的知识,还尝试着联系曾去过中国的人。为了获取有关中国人的生活和习俗信息,他联系了“曾经去中国旅行的游船上的水手们”。富兰克林“从特鲁斯顿号(Truxtun)船长那里获得了关于中国航海的知识,特鲁斯顿号船长在第二年曾亲自航行到了中国"。富兰克林甚至曾经尝试过出访中国,他告诉朋友们,如果自己还年轻,一定会去中国。

1738年,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公报》(ThePennsylvaniaGazette)上发表了篇文章,题为《孔子道德节选》(From the Morals ofConfucius)。根据A.OwenAldridge的研究,富兰克林这篇文章是1691年出版于伦敦的小册子《一个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The Morals ofConfucius,a Chinese Philosopher)中的部分。

这本小册子译自法国两兄弟Jean De La Brune、Jean De La Louis于1688年在巴黎出版的著作
LettresurlamoraledeConfucius philosophedelo Chine而这本书又是拉丁文版《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删节版法语译本"。可见在1738年或之前,富兰克林已经阅读过《中国哲学家孔子》。

至于富兰克林接触到这本书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未有研究定论。猜测是,1724年富兰克林在伦敦旅行,闲暇时间他都用来读书,且涉猎广泛,或许是在这段时间,富兰克林接触到了《中国哲学家孔子》这本书。或者还有另一种可能,富兰克林是在费城接触到这本书。在上一章谈到,曾任费城第四任市长的詹姆斯·洛根曾在1733年获得《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影印本,并且他也是富兰克林领导的美国哲学会的一员,因此很有可能富兰克林是在费城通过洛根接触到这本书。

在上述这篇文章里,富兰克林向他的读者们介绍了有关儒家道德哲学的内容。根据他的观点,儒家道德哲学“涉及到三个重要思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培育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要寻找必要的方法来指导他人:每一个人都要心存关怀,并一直向善,要有恒心,并让自己安宁。”在当时的报纸上出现“孔子”是不寻常的事,可见富兰克林对孔子思想的兴趣。富兰克林深受孔子道德哲学的启发,认为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自己“为建立个人的行为准则而努力”的理想不谋而合,并致力于将孔子的思想付诸于实践。他渴望效仿中国的贤哲,完善自身以影响社会大众。

在富兰克林自传中,他列举了十三条自认为最重要的美德,即克制、沉默、守字、有决心、节俭、勒勉、真诚、正直、中庸、洁净、平静、纯洁、谦卑。这十三条美德在富兰克林趋近“道德完美境界”的过程中显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印刷工逆袭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人物。1738年7月27日,也就是富兰克林发表《来自孔子的道德》之后四个月,他在《宾夕法尼亚公报》上提及“杜赫德(Jean-BaptisteDuHalde,1674-1743)对中国的记述"。说明在此之前,富兰克林已经阅读过杜赫德关于中国的记录

很有可能就是杜赫德最著名的《中华帝国全志》。《中华帝国全志》于1735年在巴黎出版,原名为《中华帝国及其鞑靼地区地理、历史、编年、政治、自然之描述》(Descriptiongé
ographiquehistoriquechronologiquepolitiqueetphysique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chinoise),通称为《中华帝国全志》。

在书中,杜赫德根据使华耶稣会士的书信和报道,整理了有关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文本资料。该书影响甚广,于1738年被译为英文并经多次再版,俄文与德文本也相继出版,成为当时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著作。富兰克林当时曾经阅读过的,很有可能就是1738年的英译本。而根据富兰克林曾对中国表现出来的兴趣,他一定会认真阅读这本书中的内容,这为他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积累了基础知识。

1744年11月,一本波士顿期刊《美国杂志与历史记述》(American Magazineand HistoricalChroncile)上出现了一篇文章,题为《一篇描述中国的文章》(AnEssayon the DescriptionofChina)。富兰克林注意到这篇文章后,便将这本期刊带到费城宣传"。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经A-OwenAldridge考证,《一篇描述中国的文章》是对来自伦敦的杂志《绅士杂志》中一篇佚名文章的复制,但这篇文章出现在美国的刊物中,说明杜赫德对于孔子及中国文化其他方面的赞扬态度已经在美国得到传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