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以及达到“全民皆兵”的备战目的,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开启。
       而从1968年到1978年的10年间,一大批知青分子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离开了城市,前往农村和边疆地区,上山下乡,开垦荒地搞生产。


       有了这数以万计的知青参与,垦荒运动变得非常顺利,那个曾经沼泽遍布,野地丛生的北大荒就是因此迎来蜕变,成为了沃野千里的“北大仓”。


       而这一切刚好被当时一位名为翁乃强的著名摄影师记录了下来,他用手中专业相机,为大家留下了真实的知青岁月,让我们明白原来是这样子的,再也不要被电视剧所骗了。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1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翁乃强当时是《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摄影记者,1968年,他跟随知青们一同前往北大荒,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完成专题报道。


       他与知青们一同坐船前往北大荒新建的知青点,期间他用相机记录了知青们当时的神情,有的人环顾周围,充满了好奇心,时不时还与旁人聊天,一同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感觉很放松。
       但是也有人表情显得木讷,仿佛对即将到来的日子感到彷徨与不知所措,还有稍微的不安,还有人再看报纸打发时间,表现出所遇而安心态。


       不管怀着怎么样心情,船很快便靠岸了,北大荒的生活也随之开始了,而他们到达后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割草开房子。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根本就没有太多房子供知青们居住,需要他们就地取材盖房子,而地上最不缺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杂草,他们便开始割草之旅。


       好在有当地农民的帮助下,不一会儿就割了足够的茅草,并且在农民的帮助下,一间间茅草被扎了起来,知青们这才有了安身之所。


       对知青们的到来,当地的农民表示非常欢迎,由于知青们大都来自于城市,不怎么干过农活,再加上那个时候尚未使用现代化的农机,开垦基本上都是靠着人力,这就导致很多人只能干瞪眼,无法完成工作。


       农民们见状后,便主动教他们如何干,怎样干省力省事,让他们快速入手,加快开垦的速度,否则等到天黑,他们都无法完成当日的任务。


       有时候,一些知青吃不住苦想要打退堂鼓,农民们会在闲暇找到他们谈心,开导他们,使得他们尽快融入农村生活。


       在农民的帮助下,知青们完成了蜕变,不再像刚来时,毛手毛脚,不知所措,他们有的学会了如何快速锄草,有的学会骑马放牧,赶着马群在野地里饲马,让马将杂草吃光光。


       也有的学会了养猪,将养猪场开在了野地上,用割好的杂草喂猪,再将猪的排泄物当成肥料,改良土地的肥力。


       还有学会了赶牛车,驱赶着牛车来回运送农用物资,不再依赖农民群众。


       更有甚者,学会了开轮船、大卡车、拖拉机,将粮食和物资安全无误运往知青定居点,跑一来回完全没有问题。


       之后的日子里,知青们与农民打成一片,一起挑着担子,扛着锄头,有说有笑地一同前往地里干活,完全看不出这是来自于城市的知青,仿佛就是这个村子里出生的孩子。


       有时到了冬季,他们还会聚在一起围着火堆烤火取暖,并烤东西,期间说说笑笑,好像是一家人一样。


       融入农村后,知青们开始自食其力,相互团结,完成开垦生产任务,不再过于依赖当地的农民群众。


       种地前,知青们相互搭班,前面开着拖拉机,后面两人掌控着铁犁,相互配合来回将整理出来的地翻一遍,然后将地平整一下,撒下肥料和小麦种子,等待着种子发芽、长大、成熟以及最后的收获。


       收获时,知青们会开着联合收割机,将成熟的麦子收割,然后旁边的人将收割机留下来的麦秸秆拿出平铺在地上。


       收割完麦穗后,用麻袋将麦穗打包,放到大卡车上,然后开着大卡车运往预定好的打谷场,对麦穗进行再次处理。


       在打谷场上将麦粒悉数分离出来,然后用筛子再筛一遍。


       再将筛好的麦粒装入麻袋当中,这就是他们一年到头的收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那份激动和喜悦。


       不光是小麦,知青们还在开垦出来的土地上种了一些蔬菜,如茄子、白菜等等,待到收获时,他们同样难以掩饰住脸上的笑容。


       而知青们一天除了下地干活外,还有许多活动要做,比如早晨起来后,第一时间他们会朝着东方做“早请示”仪式,隔空向毛主席请示一天该怎么生活、怎么做事。


       有早请示,自然也有晚汇报,在下地归来后,集合到一起,依然面向东方,向毛主席汇报一天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等等。


       有时晚饭后,还会召开知青“颂扬会”,歌颂毛主席,宣扬南泥湾精神,并且还会表扬一天表现突出的知青,让大家都向他学习,向他看齐,争取下次开会表扬的是自己。


       另外,一些知青会将自己在书本上学到东西,用于生产和生活当中,比如,知青们一起培育适合种植在北大荒地区的优良品种。


       也有帮助农民和知青居住地修盖红砖房,利用书本上的建筑学知识,自己构建房屋架构,并用泥巴和红砖将一间间红砖房盖起来,给大家一个舒服的居住环境。


       还有的几个人一起探讨,用所学的建筑学知识,为村子修建石桥,方便大家伙儿通行方便,更容易前往地里面干活。


       还有的自发充当炊事班战士,在当田间地头搭建灶台,为农忙中的大家伙烧菜做饭,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当大家伙等待饭菜上桌时,还会给大伙说上一段快板,活跃一下气氛,并缓解一下大家的焦急感和饥饿感。


       同时,知青们也不忘时刻学习文化知识,通过读报纸,来了解国内最近发生的事情,做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除此之外,知青们娱乐活动也不少,一些擅长乐器、能歌善舞的知青会自发构成文艺队,在农闲时表演,给大家带来乐趣,还有在特定的节日,举办文艺汇演,丰富知青生活。


       女知青们还会聚在一起收听电唱机,愉悦自己的同时,也能掌握新的歌曲,好拿来唱给大家听,独乐不如众乐乐嘛!


       到了冬季,大北荒将变得十分的热闹,由于天气的原因,大家无法下地干活,只能闲暇下来,为了利用这个时间和这个季节带来的好处,知青们会自发举办冬季体育运动会,一方面打发时间,给大家带来欢乐,另一方面还能强身健体。


       最常见的运动便是滑冰了,不用怎么找,就有现成的滑冰场,由于北大荒靠近西伯利亚地区,到了冬天,地面就会因下雪而结冰,成为天然的滑冰场,知青们便在进行滑冰比赛,看起来还真像那回事呢。


       当然,夏天同样也有运动会,由于北大荒区域河流比较多,这里便成为了游泳的圣地,知青们自发组成游泳队,在河流里竞赛,娱乐之余还能避暑降温,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北大荒开垦运动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不仅困难重重,而且还蕴藏着危险,因为这里不仅只有野地,还暗藏着许多的沼泽地,一不小心掉下去就会难以救援而失去生命。


       但是虽然有危险,但是知青依然毫无畏惧地探索和开垦大荒地,就有许多知青因此陷入沼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成为了烈士。


       1977年时,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北大荒地区也有一些知青们报名参加高考并考上了大学,他们拿着行囊阔别了这已经待出感情的地方,返乡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当地农民得知后,纷纷前来欢送,难舍难分,这些年知青们早已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亲人,不愿忘记他们曾为这个土地所做出的一切。


       次年10月,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知青们开始陆续踏上了返程的路途。
       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但也有部分人已在农村结婚“落户”,便选择永远留在了农村。


       结语
       以上便是著名摄影师翁乃强先生拍摄的北大荒知青岁月,距今已经过去了56年!
       当初那批知识青年,如今早已进入了人生暮年,蓦然回首时,会发现“知青上山下乡”已成为历史记忆,但对于他们来说,那段记忆将会是人生最难忘的,也是无法忘记的时刻。


       他们在那段时间经历了千辛万苦,有哭有笑,学会成长,磨炼了自身的意志,对此后的人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