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们好吗?我是CoCo李玟。”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轰动,由ai生成的数字人“李玟”坐在镜头前暖心回应粉丝关切。

这并非歌手李玟生前影像,而是由某网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产物,将李玟生前的图像和语音数据结合,形成了一位虚拟的"Al李玟"。这一看似科幻的尝试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当“AI复活”触手可及,“科技+温度”的安全边界在哪里?“数字疗愈”背后依然有着伦理争议。3月15日,潇湘晨报与几位互联网行业专家、电影学教授、律师进行直播连线,讨论了关于ai复活技术的相关话题。

复活已故明星的技术很早就有

3月14日,记者搜索到用AI复活李玟的网友账号,其账号内容共发布6段视频,由该网友用ai技术“复活”的已故明星除了李玟外,还有乔任梁、高以翔等。此外,其置顶视频还有一段,该博主应粉丝请求,用技术“复活”粉丝已经离世的老父亲。

其中,该账号点赞量最高的一段视频,是用ai技术生成的数字人李玟,画面中,李玟穿着蓝色外套,披着头发,一边梳着辫子,微笑着打招呼。有李玟的粉丝在评论区写到,“音色是李玟的,但李玟会自称coco,语速会慢一些,普通话没有这么好,但这还是让我大早上要哭出来。”

而评论区,则成了不少粉丝的“许愿墙”,请求博主为其复活已故的明星,记者看到的评论中,有请求“ai复活”的明星包括姚贝娜、张国荣、黄家驹、科比等已故明星。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3月14日,该博主称,制作其他逝者视频不免费,要收取588元的费用。

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也注意到,在评论区也不乏质疑声,有评论指出,“这里面会不会涉及到一些版权和法务的问题,博主还是要谨慎。”该博主在这条评论下回复,“谢谢提醒,只是有粉丝想哭,有问题不行就下架。”

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也通过私信联系该博主采访事宜,但截止发稿前,该博主并未回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教授吴胤君表示,用技术手段“复活已故明星”,这样的技术以前也有,比如《速度与激情7》中,电影制作方通过特效及AI技术“再现”了已故演员保罗·沃克,在纪念明星邓丽君的演唱会上,也曾通过全息投影“重现”邓丽君的身影,只不过此前的技术门槛很高,花费的技术手段、时间、精力巨大,现在技术走向了民用化,这也成了此次AI复活逝者技术破圈的一个契机。

直播截图

专家:“ai”复活难以标准化生产

近日,AI技术被用于模拟和“复活”已故人士,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商业形态。在数字疗愈和陪伴的背后,人工智能产生了一条独特赛道,据公开报道,在南京,90后张泽伟带领的5人团队,成立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已经为近700个家庭提供了“AI复活”服务,“咨询量超过2000单”,团队制作的数字人价格从一千至一万不等。

3月14日,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从9.9元到7500元价位不等。平台数据显示,有商家已经售出了超过400单。

记者在一家价格为10元的网店看到,其宝贝详情一页写到,简单的让照片动起来几十块钱,稍微复杂有/p>

吴胤君表示,AI“复活”逝者的概念,基于大数据分析、语音合成、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通过对逝者生前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深度学习,创造出与其音容笑貌极为相似的虚拟形象。

张书乐认为,“AI复活”的程度,不大可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永生,毕竟不包含对象生前的学习、生活记忆,只是一个能互动的“木偶”。即使是能复刻记忆并在虚拟世界里继续学习成长,也往往会偏离亲人生前的轨迹而变成另一个人,而出现脱离需求方的想象的异化。因此,整体依然是一个高清修复和有限互动。而在监管上,最重要的就是界定好什么情况可以AI复活亲人,相应的执行条件、生成效果、适用范围以及申请人资格等,都要有一定之规,方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社会伦常。

“科技+温度”的安全边界在哪里

当“AI复活”触手可及,“科技+温度”的安全边界在哪里?“数字疗愈”背后依然有着伦理争议。Ai复活逝者,需要大量的影像素材,对于已故明星来说,网络上关于其生成的影像众多,被人用于训练模型从而生成ai数字人,是否存在侵权问题?

3月15日,在与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的直播连线中,湖南睿邦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明律师表示,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去世后依然存在肖像权保护的问题,如果没有逝者家属的同意,利用逝者的肖像通过AI生成数字人,这种行为涉嫌侵权。

谁有权采用AI技术“复活”逝者?任何人都可以被“数据复活”吗?对此,刘明认为,所谓的“复活”,本质上是利用深度合成技术生成所谓的虚拟人或者数字人,需要使用死者的人脸、声音等各种数据,配合自己的目的制作相应的内容。如果行为人为了悼念目的,“复活”自己的亲人原则上不构成侵权,但若是出于营利、博眼球、诈骗等违法目的,则可能构成侵权甚至是刑事犯罪。如歌迷、粉丝出于对已故偶像的喜爱,用ai技术复活“偶像”这种行为不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上述法条实际上明确了,死者的相关权利仍然受到保护,其他人要通过购买AI生成偶像/p>

AI“复活”逝者的商业行为,无疑触及了科技、伦理、法律交织的前沿地带,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科技+温度”的安全边界在哪里?应该如何理性对待高科技带来的可能性?

张书乐认为,如果是“复活”亲人,本质上和老照片修复的性质相似,只是加入了更多互动和个性元素,但整体上依然是“缅怀”,其“复活”的亲人,也不会向《流浪地球2》中演绎的那样进一步学习、成长。仅仅为了缅怀而复活亲人,本质上没有伦理问题,主要在服饰、形象和互动言语上,把握好度即可,前提是亲人必须是直系,用途也基于缅怀和陪伴。

“对于新的技术展开公开讨论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当谈论到AI技术如何把握好度时,吴胤君表示,这些讨论能帮助我们对新的技术形成新的认知,对出台新的法律条款会有很大的帮助。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说,需要拥抱技术,但要做到自律及有约束地去使用。

潇湘晨报记者陈诗娴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