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心理学中存在一种现象
——“习得性无助”
泛指人在多次经受挫折后
放弃了一切努力
过程中衍生的消极情绪
会影响人的方方面面
西方的积极心理学
常用以抵抗此类现象
它提倡:
我微笑,我快乐
所以遇到再不好的事情
也不能打垮我
在东方文化中
也有一位古人的思想
足以与积极心理学媲美
其人便是王阳明
他用“常快乐”三个字
道出了活出自己与平和度过一生的真谛
作为儒家最后一位圣人
他创立的“阳明心学”
在今天依旧有很强的“适配性”:
当一个人处于迷茫中
或是遭遇不公平对待时
如何真正做自己
如何保持进取之心
如何保持心境的愉悦
如何不让自己被时代所裹挟
今天与你新解“阳明心学”
以他所作诗词为脉络
带你了解这位圣人的一生
1472—1506年:年少有志
“若有人眼大于天,还觉山下月更阔”
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
王阳明在浙江余姚出生
其父王华是明成化十七年的状元
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其祖父王伦是一位洒脱不羁之人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陶渊明、林和靖
王阳明最初的名字是“王云”
在他出生前,祖母做了一个梦:
神仙踏着祥云送来一个可爱的婴儿
随即伴着一声婴儿啼哭
儿媳妇生下了一个男孩
祖父为了纪念这个梦
就把婴儿取名为“王云”
但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
而后经由一位和尚点拨
祖父又将其改名为“王守仁”
王守仁年少时
曾在家乡附近的阳明洞筑室读书
故别人亦唤之“阳明先生”
十一岁那年
他跟随祖父去京城
途经镇江时
祖父邀约了一群文人朋友在金山寺喝酒
众人即席赋诗
王阳明高声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在座之人无不惊叹
有人提议以眼前的“蔽月山房”为题再写一首
王阳明随即脱口而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于天
还觉山下月更阔”
寥寥28字
体现了这位少年的脱俗与超然
诗词借“山”与“月”比大小
隐喻世间万物的判断
均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认知水平
人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应追求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而唯有通过内省和自我修养
才能超越常规的思维限制
公元1488年
十七岁的王阳明奉父亲之命
迎娶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女儿
而后王阳明连考三次会试
终得进士
先后在工部、刑部等当公务员
1506年,一封奏书改变了王阳明的仕途之路
他上书皇帝抨击当时的太监刘瑾
结果被关进监狱
而后发配至贵州龙场做驿丞
彼时的龙场是一个远离京城的荒凉之地
王阳明被发配到此
无异于被判无期徒刑
甚至相当于是死刑
但他却用了两年时间
令人生有了“里程碑式”的转折
1508—1510年:龙场悟道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1508年
出发去贵州龙场前夕
王阳明作诗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意为自勉: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灾难
但仍需怀有超然的姿态、乐观的心态
逆境造就了“龙场悟道”的神话
王阳明悟出的人生信条有二:
其一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回顾被贬的整个过程
发现“向外求”不会有任何作用
不奢求皇帝会改变旨意
不指望奸臣刘瑾会发善心
与其指望他们
不如自足、自救
我们自己的内心拥有无穷的力量
“心想事成”并非虚言
前提是要有心,还要用心
一切外物都无法控制
能够控制的唯有自己的情绪
做当下能做的事
心即理
回到本心,回到最本源的事物上面
余下两年时间
王阳明亲自动手搭建草屋
又发现一个山洞
因其很像老家的阳明洞天
便把家搬迁于此
命名为“阳明小洞天”
而后更是创办了龙冈书院
招收年轻人来学习
王阳明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当地的生活
继而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
其二是“对于格物致知的新理解”
朱熹把格物理解为:
向外探究事物的规律、法则、道理
王阳明驳斥之
称正确的理解应当是:
格心中之理
从“心”的源头出发
探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否则一切都是白费功夫
格物之后才是致知
王阳明把致知理解为“知行合一”:
“知必须有行
才是真正的知
行必须有知为前提
才是真正的行”
由此,在龙场的两年
王阳明初步建立了“阳明心学”体系:
以“心即理”为基础
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功夫
1510—1529年:致良知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在人生最后的19年里
一介书生王阳明却为朝廷颠沛奔波
屡屡带兵平叛
其一是江西平寇,歼灭四股土匪力量
1510年至1516年
先后任庐陵县令、南京刑部主事
北京吏部主事
而后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巡抚南、赣、汀、漳等地
这几个地方多年来一直遭受匪患
历任官员都无能为力
直至王阳明上任后
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镇压之,终得安宁
其二是平定宁王叛乱
1519年,彼时的皇帝朱厚照荒淫无能
宁王家族起兵造反
纵使兵力相差悬殊
王阳明以巧计胜之
而在此过程中
王阳明不仅没有得到表彰
还差一点被诬陷为宁王同谋
两年后武宗朱厚照离世
世宗嘉靖皇帝继位
为王阳明正名,诏封其为“新建伯”
其三是广西剿匪
1528年,彼时王阳明已57岁
患有肺病的他一路颠簸到广西
以招抚的办法和平地解决了匪患
在去广西平乱之前
王阳明写下百字长诗《长生》
其中核心的词句为: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其意为:
虽然自己一心求道
却好像离道越来越远了
到了中年才真正明白
道士们的话不足为凭
儒生们也只是在文字里打转
天理只在我的心里
不必向外寻求
圣人留下的有形的东西像影子一样过去了
只有心中的良知才是真正的老师
万事万物唯一的衡量标准
由此,“阳明心学”体系
融入了“致良知”的理念
令其迎来了集大成时刻
1529年1月9日
在广西返回浙江的途中
在一个名为青龙港的地方
王阳明走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当被学生问及有何未了心愿时
王阳明说道: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说完便与世长辞
年仅58岁
王阳明短暂的一生
活出了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范本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王阳明?
站在今天看待王阳明
他是一个儒家道统的捍卫者
也是体现中国精神的象征性人物
后世之人讨论他、学习他
因为“阳明心学”并非空谈与理论思辨
而是能解决很多精神危机和现实困境的良药
大师营学习资讯
“阳明心学”领教营已于5月23日正式开课,由费勇担任导师。在费勇老师看来,今天仍需学习“阳明心学”的理由有五:
▶▷其一是了解使命感和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王阳明著有《传习录》一书,“传”字意为对儒家经典的传承;“习”字意为学习经典,时时练习与实践。这两个字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启迪后世之人要终生学习,肩负起读书人的使命,让我们的道不要沉沦。
▶▷其二是从王阳明的传奇一生中领会做人的力量。
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都是在探索如何成为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人,这是人的一生唯一可以努力的一件事,只要把它做好了,人生就会一通百通,其他任何事都不是什么事儿。
▶▷其三是从阳明心学的思想源流中,找到生命的原动力。
所谓的良知,并非一个固定的念头或教条,它是一种不执着、不僵化的状态。因为有良知,心会变成一面明亮的镜子,告诉我们一切的真相。
▶▷其四是阳明心学可以唤醒我们对于个人的信心。
王阳明不像传统的儒家,把希望寄托于君王,而是说希望应当寄托于天下人,寄托于唤醒天下人的良知与觉醒。只有个体勇于承担责任,社会与民族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其五是阳明心学对于商业竞争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今天的王阳明在商界大火,企业家与创业者学习阳明心学,本质是学习如何解除困惑、走出迷茫。
如果你是:
1.想获得心力、在现代社会活出自己的普通人。
2.对阳明心学感兴趣、实践“知行合一”的企业家。
3.想在做人、做事上有更高阶眼光和方法论的领导者。
邀请你来,用14天的课程,跟着费勇老师,与来自各行业的3000名学员一起,学习原汁原味的“阳明心学”。
=*除特别备注外,配图由midjourney生成
本篇作者 | 巴九灵 | 配图 | 赵婕
责任编辑 | 徐涛 | 主编 | 何梦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