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洗白免疫,只因义务教育。
当下的舆论环境,时而雾里看花,时而峰回路转。危机公关,满天水军。
你以为《琵琶行》只是一首中学课文中的长篇叙事诗?NO!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这分明就是一位“过气顶流”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共情式公关秀”!
最成功的公关,就是让你完全忘记他到底犯了啥错,只记得他好惨、好有才、好值得同情。白居易通过一场浔阳江头的“音乐访谈”,成功实现了个人IP的舆论逆袭,其操作手法之精妙,足以写进任何一所现代公关学院的教材,堪称“古人玩转流量之神”。

今天,咱们就一起拆解这个“古代公关实战案例”,看看高手是如何设置议程、玩转流量、扭转口碑。看透古今“卖惨大法”精髓,练就一双“识别套路”的火眼金睛,不让自己的眼泪成为别人“剧本”里的KPI!

咱们得看看白居易当时面临的“危机”。曾经的京城顶流,文章爆款制造机,相当于今天的微博大V、小红书头部博主。但因为一些“不当言论”,被贬到江州这种“十八线小城市”,账号被限流,仕途亮红灯。换到当今,等同于塌房。他急需一场舆论事件,把公众视线从他的“政治错误”上,转移到他“悲情艺术家”人设上。

这里用到的是公关学中的“形象修复理论” 。该理论指个人或组织在形象受损时,会采取一系列策略来修复形象。常见的有五招:否认、推卸责任、降低敌意、纠正行动、忏悔。白老师双管齐下,同时运用了“降低敌意”和“纠正行动”。 “降低敌意”——你看我都这么惨了,被贬到偏远地区,喝酒连个知音都没有,你们还忍心骂我吗?同时配合 “纠正行动”——展现我作为“文人”的敏感、善良和才华。看,我对一个陌生歌女都这么共情,我内心多柔软!

现代危机公关的精髓是什么?当事实对你不利时,就抛开事实谈感情。不再纠结于具体是非,而是将聚光灯打在自己的凄凉处境上。秋夜、江水、枫叶荻花……氛围感直接拉满,一个“悲情才子”的人设跃然纸上。白老师成功地把自己的“失意”包装成了一种EMO美学,散发着淡淡的“艺术家忧伤”,你不伤感便是无情!
敲黑板,公关重点——当事实层面站不住脚时,迅速转向情感层面,用“惨”和“情”来模糊焦点。企业家“哭穷”、娱乐圈明星“卖惨”,是不是如出一辙?下次再看到“我只有你们了”的戏码,记得先问一句:TA到底为啥“只剩我们”了?

人设是骨架,故事才是血肉。一场成功的公关秀,需要一个能引发强烈共鸣的脚本。怎么才能让这场秀触动人心,而不是显得矫情做作呢?这里涉及一个现代营销传播概念。共情营销:通过洞察目标受众的情感需求,引发其情感共鸣,从而建立品牌认同的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我知道你辛苦,我懂你不易,所以我们是一伙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情感嫁接,也就是将自己和另外一件能引发公众强烈情感的事物进行绑定,让公众将对后者的同情转移至前者身上。

白老师是怎么操作的呢?首先,“氛围组”就位,“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开篇先调个冷色调滤镜,配上忧郁的BGM。其次,关键“工具人”登场,她是曾经的红星,她是如今的孤妇,她的故事凄凉,是人人同情的“悲情女主”,这个剧本是不是激发起了你的同情心?最后,白老师将自己的失意与琵琶女的沦落进行绑定,完成了关键的情感嫁接,并重磅推出了此次传播的Slogan——“同是天涯沦落人”!高度凝练、情感饱满,完成了情感的最终绑定,妥妥的热搜话题词。

敲黑板,公关重点——找到一个能天然引发共情的事物或故事,将想要传达的信息与之绑定,让情感替当事人说话。“家人们,把保护打在公屏上!”白老师就是那个需要我们刷“保护”的主播啊!当然,剧本设计不好也容易翻车,故事编得一眼假,情感抒发太离谱,就成了“明明可以直接撒谎,却还非要编个故事给我看”的闹剧,徒增新梗而已。

人设立住了,剧本成功了,情感共鸣也引发了,那这场“公关”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彻底改变公众原本的“话题”。这在传播学里叫做“议程设置”:媒体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但能通过反复报道,告诉人们去“想什么”。说白了就是,之前那个“话题”咱们不聊了,咱们开始“下一话题”吧!

白大人也是深谙此道,《琵琶行》这篇“爆款文”一出,千百年来反复刷榜,成功地重置了“公众议程”!从“白居易犯了什么错”变成了“那个时代对才子多不公!”,从“白大人为什么被贬”变成了“白才子和琵琶女不得不说的故事”。我们忘记了去追问:“老白,你当初到底为啥被贬来着?” 反而让我们津津乐道了他的“惨”和“才”。这,就是顶级“议程设置”的力量!座中暗笑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摇。

想一想,现实中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被“议程设置”?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发布会却大谈“民族情怀”;当某个公众人物陷入争议时,其团队会释放其他剧组“黑料”转移视线;企业发生问题,大佬站出来哭诉“创业艰辛”……一旦公众沉浸在刻意营造的情感氛围里,恭喜各位消费者“小白花”们,已成功进入了别人设置的“议程”!
敲黑板,公关重点——成功的危机公关,不仅是回应问题,更是要重新定义问题,引导公众进入你设定的新讨论框架。“议程设置”就是让你别总盯着那个对我不利的话题,来聊聊我想让你聊的东西吧!

拆解完白老师的“神操作”,我们应该会意识到:其实我们一直活在剧本化“公关秀”之中,千百年来未曾改变。从“心疼giegie”到“品牌艰难求生记”,一不小心,我们就会陷入精心设计的“共情式营销”的陷阱。作为信息时代的消费者和观众,我们保有善意,但更需要一份清醒!

当你被某个故事感动、被某种情怀击中、为某个“沦落人”献上支持时,不妨先冷静,发出灵魂三问:
1、TA在对谁说话?(目标受众是谁?包括我吗?我为什么会成为对象?)
2、TA想让我做什么?(是吸引我的共鸣,还是消费我的共鸣?)
3、TA省略了什么?(故事遗漏了什么关键信息?事实的另一面是什么?)

如果不想成为——替别人流泪的气氛组、为定制剧本买单的工具人、为“公关秀”抬轿子的路人甲,咱们必须擦亮眼睛,培养起“质疑、分析、评估、反思”信息处理能力。这并不是教你冷漠无情,而是希望你拥有独立的判断性思维,因为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共情”,背后都可能是一场计算精准的“秀”!
编辑:Yuri
撰文:鱼龙曼衍
排版:Cecilia
设计:Lidianer
图源: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