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巴基斯坦到底打下几架印度飞机
6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打完了有人打无人,近日印巴上空硝烟弥漫,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人机战争"正在印巴边境激烈上演。据巴基斯坦军方内部人士透露,截至5月9日,三天时间,巴方防空部队已成功击落77架印度无人机,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攀升,印度彻底被打懵了。
在5月7日的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凭借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取得压倒性优势,击落多架印度主力战机。吃了败仗的印度空军随即改变策略,转而大量投入无人机实施报复性打击。但是这一战术调整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让巴基斯坦防空部队获得了难得的实战练兵机会。
其实,这些被击落的无人机并非印度生产的,而是来自多个国家的进口装备。其中以以色列制造的"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为主,还包括部分美国"捕食者"改进型和土耳其TB2无人机。这种"万国造"武器装备的混编使用,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彰显了印度的“朋友”多,坏处是“万国送货”不兼容。
面对印度的无人机威胁,巴基斯坦并没有单纯依赖昂贵的防空导弹,而是构建了多层次防御体系:远程预警雷达配合中国制造的LY-80防空系统负责高空拦截;中低空域则由"飞弩-6"单兵防空导弹和改装高炮组成火力网;最令人意外的是,巴方还出动了歼-10C战机挂载PL-10空空导弹执行"无人机猎杀"任务。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组合,有效遏制了印度无人机的攻势。
印度77架无人机被击落,这件事说明,除了装备性能局限外,更在于缺乏配套的电子战支援和战术协同。以色列"哈洛普"无人机号称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但在实战中却被多次拦截;美国"捕食者"改进型虽然飞行高度占优,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生存能力较差。同时也说明,在体系完整的防空网络面前,单靠无人机数量优势难以取得突破。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虽然无人机数量有限,但依托完整的作战体系,反而在防御作战中游刃有余。
印度在这场无人机大战中的失利并非偶然。其根本问题在于过度依赖进口装备而忽视体系建设。印度陆军、空军各自为政的指挥体系,使得无人机作战难以得到有效支援。更致命的是,印度自研的无人机敌我识别系统频出故障,这直接导致多架无人机因误判目标而自毁。
这场无人机防御战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中巴联合研发的防空指挥系统实现了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经过升级的电子战装备有效干扰了印度无人机的制导系统;严格的战备训练使防空部队保持了高度警觉。
眼下,这场边境冲突尚未出现缓和迹象。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最终结果如何,77架无人机的残骸已经为世界各国上了一堂生动的现代战争课:在智能化战争时代,没有体系支撑的单一武器平台,终究难逃"靶机"的命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