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刘胜军大局观
最近几年,一再胡说八道,我都忍了。我觉得骂她是浪费时间,她是故意和特朗普争夺流量。媒体流量是一种稀缺资源,浪费在她身上实在不值得。
但这一次,必须旗帜鲜明指出:董老姐应该引咎辞职。
4月22日,董明珠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启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在当日的股东大会现场,董明珠语出惊人:
——格力重视人才培养,不是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这句话荒唐到不值得批驳的程度。且不说污名化“海归”的言论不符合起码的逻辑和常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董明珠的言论更是完全与我们应加快吸引海归人才的国家利益南辕北辙。在美国倒行逆施,令无数在美国的华裔学者战战兢兢、恐惧莫名。这是中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助力科技自主自强的历史性机遇。最近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中国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中微半导体创始人尹志尧放弃美国国籍,成为华人科学家“海归潮”的最新一员。何谓“国之大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以更大的胸怀欢迎华裔科学家归国都是正确和理性的抉择。
董明珠为何喜欢胡说八道?根本原因在于,她领导格力无方,只得靠吸引流量来刷存在感和维系自己的江湖地位。
2012年,朱江洪卸任格力董事长,格力市值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美的电器到2013年市值只有750亿。2013年,小米融资估值仅100亿美元。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2025年的今天,格力市值2500亿,美的5500亿,小米1.25万亿港币(约1.16万亿人民币)。格力已经被时代抛弃。
董明珠的领导力缺陷是格力落伍的核心因素:
1、董明珠热衷于个人IP打造(做秀),在公司能力提升上泛善可陈。王自如、孟羽童事件堪称典型;

2、董明珠跨界造车,成了笑话。投资人七年亏损70%,还要感谢格力电器帮助解套。董明珠只能靠讽刺小米来吸引关注,小米高管的回应很给力:“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3、董明珠跨界造手机,成了更大的笑话。恐怕用户只有格力员工,至少我没见过一个朋友用格力手机的;
4、董明珠曾豪言搞芯片,“我不需要国家给我拿钱,我就自己投入,我一定要把芯片研究成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我今年投入一百亿,明年投入一百亿,三年投入三百亿,甚至三年以后我投入五百亿,我没理由做不成。” 对这种炒作,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毫不留情地指出,“像前两三个月看到很荒唐的做白色家电的女企业家说我要花500亿做芯片,后来说是董明珠,她真的不懂科学,这是一个漫长的科学,多方的合作和全球化的合作,我觉得这个东西没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
5、2025年格力宣布“格力专卖店”改名为“董明珠健康家”。抛开市场效果好坏不谈,此举是赤裸裸地假公济私,用公司的声誉哄抬个人品牌,其真实意图是借此进一步绑架公司来延续其任期。这种“小九九”,路人皆知。
当一个企业的核心领导人热衷于媒体做秀、打嘴炮、刷存在感的时候,这个企业已经危险了。董明珠希望制造一种印象: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电器。这是严重违背事实的。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最大的贡献者是朱江洪而非董明珠。1991年,朱江洪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2001年出任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任职至2012年5月。可以说,是朱江洪奠定了格力电器的江湖地位。后来者如果贪天之功,必然是自取其辱!

董明珠的“间谍论”并非一时的失言,而是她一贯追求刷流量的必然结果。
董明珠得的是什么病?
1、自大。过度拔高自己的贡献,以为企业离开她就无法运转。事实可能相反:没有她,格力会更好;
2、自恋。与特朗普一样,董明珠高度自我迷恋。一旦失去媒体的关注,她就会六神无主、茶饭不思。怎么办?制造话题!语不惊人死不休!
董明珠将格力电器与个人IP绑架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在的格力电器进退两难:抛弃董明珠,公司短期会面临不确定性;被董明珠绑架,公司长期会更危险。
《道德经》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聪明的人,不会一味索取,而是心怀谦卑。如果一味迷恋名利,不知足、不知进退,最终将身败名裂。
很多媒体呼吁董明珠道歉。董明珠需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应该引咎辞职。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是基本的常识和道德规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