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首发大赛#

接受了现实的毒打,印度终于想通了,开始主动向中国示好了!前两天,印度财政部长尼尔玛拉·西塔拉曼向印度议会提交了2024版的《经济调查》报告,虽然可能不招莫迪待见,但这位部长还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印度如果想科技发展和融入全球价值链,那吸引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西塔拉曼表示,中国的FDI可以促进印度的制造业和出口,并且为了鼓励外国来印投资,他还希望议会将企业税从40%降到35%。

老铁没毛病,西塔拉曼这番话确实是出于对印度经济的考虑,但要说让中国过去投资,那就不得不提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郝建和老太太了。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前,中国厂商没少到印度投资,因为印度这个地方人口多市场大,科技水平不发达,咱们在过去降维打击的同时,可以帮助对方“飞速”发展,由此带动的就业,都是肉眼可见的。举个典型的例子,小米。

2014年,小米决心进入印度市场,在莫迪政府的“热烈欢迎”下,小米拿出大笔钱财在印度投资开厂。而有了工厂就需要有工人,截止2019年3月,小米在印度开设了7个工厂,由此带动的就业岗位,已经超过2万人。此外,当时的印度手机市场,是由三星这样的巨头占据的,一部手机的价格对于印度普通家庭来说望尘莫及。而小米以极高的性能千元的价格,获得了印度平民的喜爱,这也间接促进了印度这个文盲众多国家的科技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想再印度复刻其在中国成功的模式,当时他们想要投资10亿美元给印度的初创企业,想在印度打造应用生态系统,诸如现在的小米彩虹电池、小米插排甚至是小米汽车等等。但自打中印关系在印方的挑衅下恶化后,印度就撕开了自己伪善的面目,露出了白眼狼的本质。

他们开始全面收紧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8日报道,在过去的两三年里,由于莫迪政府的一些行为,印度印度电子产业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印度手机和电子产品协会主席莫辛德鲁就表示,印度内政部拒绝签发中国工作人员的商务签和工作签,这直接抑制了印度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产值的期望。就算中国工作人员代表的是美国公司,印度政府也一样拦,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的建设生产能力一直提不上去。

不止电子产业,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的抱怨,像一些领域的设备安装和机器维修,都少不了中国技术人员的支持,就算印度想学习,也得有人来教。而如今,据印媒报道,已经有超5000人的中国技术和培训人员签证积压,就算一些印企着急,也毫无办法。比如中车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地铁项目,因为印度政府不给中国专家签证,导致该项目迟迟无法验收。

此外,印度大量下架中国APP,打着是“威胁国家安全”的幌子,其中就有如今的短视频巨头“TikTok”。当时,TikTok在印度已经拥有2亿用户,正和如今的美国一样,TikTok更在乎的是普通人的日常分享。大量印度网民通过该软件首次感受到了“平等”,在超级算法的加持下,一些人还捞到了第一桶金。但随着软件下架,这种机会开始消失,虽然美国的社交巨头也开始涌入印度市场,但不赚钱,是真不赚钱。

最惨的还数小米,过河拆桥的印度一举违反《外汇管理法》,直接扣押了他们48亿元的资产,小米虽然白纸黑字的解释了这是支付知识产权费用,但印度政府却不听不听,就是要钱。与此同时,OPPO、VIVO等公司也遇见了类似的问题,再加上两国关系的敏感,一些观望着的中企直接打消了投资的念头。如今,印度因为自身科技阻滞不前开始回过味儿,又开始向中国示好了,但这种示好,并不代表他们从根儿上改正了,只是代表一时的低头了。

另外,不止是想要钱要投资,印度还觊觎着中国的技术和基建能力。上个月,在印度比哈尔邦,一座投资了1.2亿卢比的桥梁,就在建造中发生了坍塌。印度迅速展开问责,但估计结果也是不了了之,毕竟印度制造,必属坑品。而去年10月,中国在孟加拉承建的帕德玛大桥已经正式开通,虽然收费,但仍挡不住当地人们的体验热情。上万群众组织了摩托车大军,只为享受着10分钟7.8千米的路程,而在过去,两岸之间通过船只摆渡,需要7小时,还是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淤泥多、水流急,中国用技术和实力完成了不可能,而印度,仅比哈尔邦,3周就塌了13座桥,实在是颇有喜剧效果。

政治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如今的莫迪政府,态度也实在说不上好。在今年几个重要的会议上,莫迪不仅缺席了上合组织峰会,还鸽了中国-南亚合作论坛,原因还是因为中印边界。印度想越界,但我们的态度一直很坚定,该是我们的领土,我们寸土不让。印度想通过不配合不给面子来甩脸色,都都改变不了我们这一立场。不过,我们也愿意加强沟通,用对话的方式来妥善处理并管控边境地区局势。五千年历史,中国更懂得和平可贵,所以我们一直保持着善意,而印度愿不愿意,就是他们的事儿了。有意思的是,前两天美媒还刊载了一篇文章,里面认为印度还不具备成为大国的条件,原因就是军事和国际地位都不太行,他们也说印度是沉睡的巨人,但未必能醒,也是事实。

值得一提,7月25号,中印外长其实在万象碰了一次头,当时王毅外长表示,中印关系重回正轨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期待。苏杰生也回应,说愿意寻找分歧解决办法,推动双边关系回到积极、建设性轨道。但回去的苏杰生是否遵循这番话,就不得而知了。

吃一堑长一智,如今印度说的话,我们听听就可以了。至于他们所谓的投资心愿,在不拿出对中国具体的友好行动前,还是建议他们对流星许愿,也许实现的还会更快一些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