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不到一周,就有31人去世?

在2023年结束疫情之后,大家回归正常生活已经有两年了。

但谁也想不到居然有一天会再次出现,但这次变异毒株的杀伤力远大过之前。

导致现在的港澳,再次按下暂停键,各个公共场所又回到了疫情的状态,连专家都说现在的港澳病毒是最活跃的时候。

所以这么多年,新冠病毒依旧存在,难道还是会回到疫情状态吗?

2025 年 4 月底的香港又飘起了消毒水的味道,尖沙咀的商场里,自动扶梯旁增设了扫码登记的机器,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来回巡逻。

这一切,都因为一种叫 XDV 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就这样短短一周内,全港新增 31 例新冠相关死亡病例,医院 ICU 的床位又开始紧张起来。

2023 年春天,当人们以为新冠病毒会像SARS一样消失在历史尘埃中时,它却在暗处悄悄进化。

这一次的 XDV 毒株还学会了“隐身术”,病毒学家发现,XDV 是奥密克戎家族的 “远房亲戚”,它的刺突蛋白发生了关键突变。

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做过一个实验:用接种过三针疫苗的志愿者血清去中和 XDV,发现抗体的结合能力比早期毒株下降了 70%。

这意味着,即使打过疫苗,也可能被这种新毒株感染。更麻烦的是,XDV 的传播速度比之前的毒株快了一倍。

在铜锣湾的一家健身房里,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在跑步机上跑了半小时,就导致同一时段锻炼的 8 个人陆续确诊。

病毒在空调系统中快速扩散,等卫生署接到报告时,病毒已经随着上班族的通勤路线扩散到了九龙和新界。

除了病毒变异,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也在悄悄越变越差了。

香港中文大学的追踪研究显示,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在 6 个月后会下降 60%,1 年后只剩下初始水平的 20%。

在荃湾的一家养老院里,85% 的死亡病例都是超过 65 岁、且未接种最新加强针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免疫系统像生锈的铁门,根本挡不住 XDV 的进攻。

年轻人也没能幸免。28 岁的金融从业者陈先生,2023 年感染过 BA.5 毒株,当时症状很轻。

但这次感染 XDV 后,他连续高烧 4 天,血氧饱和度一度跌到 90%。医生解释说,他体内针对 BA.5 的抗体,对 XDV 的保护力只剩下 30%。

现代社会的流动性,成了病毒传播的 “高速公路”。

每天有超过 10 万人次通过港珠澳大桥往返粤港澳三地,跨境货车司机、商务人士、游客,都成了病毒的 “搬运工”。

澳门在 3 月份爆发的疫情,源头就是一名频繁往返珠海的货车司机,他把 XDV 带到了赌场和居民区,导致当地阳性率一度飙升到 44.3%。

防控措施的疏漏也给了病毒可乘之机,在香港的一些菜市场,虽然要求顾客戴口罩,但摊主为了招揽生意,常常把口罩拉到下巴上。

卫生署抽查发现,这些摊位的环境样本中,新冠病毒阳性率高达 15%。就像堤坝上的蚁穴,看似微小,却能引发溃堤的风险。

面对来势汹汹的 XDV,港澳地区并没有慌乱。香港卫生署迅速启动 “疫苗优先计划”,为 70 岁以上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 JN.1 靶向疫苗。

在观塘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82 岁的李婆婆打完针后说:“虽然胳膊有点酸,但心里踏实多了。”

这种疫苗对 XDV 的中和抗体水平,比传统疫苗高出 3 倍。

药物治疗也取得了进展。36 岁的教师王女士感染后,在 48 小时内服用了 Paxlovid,原本持续的高烧在 24 小时内就退了。

医生说,这种抗病毒药能把重症风险降低 80%。在香港的公立医院,所有新冠患者都会在入院时接受药物评估,确保高危人群能及时用上 “救命药”。

日常防护措施也在升级,香港的地铁站里,每隔 5 米就设有免洗消毒液。

商场里的通风系统加装了 HEPA 过滤装置,能过滤掉 99.9% 的病毒颗粒。这些措施虽然看似繁琐,却像细密的渔网,把病毒挡在人群之外。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指出,新冠已经进入季节性流行模式,就像流感一样,可能每年都会出现小高峰。

但不同于 2020 年的恐慌,现在的医疗系统已经有了足够的应对经验。

例如,香港的医院 ICU 床位使用率虽然上升,但仍控制在 70% 以下,远低于 2022 年的峰值。

疫苗研发也在持续推进,辉瑞公司正在测试针对 XDV 的 mRNA 疫苗,初步数据显示,接种后中和抗体水平比现有疫苗高 5 倍。

预计 2025 年底,这种疫苗就能投入使用。同时,口服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也在增加,默沙东的新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能将病毒载量降低 90%。

对于普通人来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仍然是关键。

在尖沙咀的一家茶餐厅,老板林先生每天都会用紫外线灯对餐桌消毒,顾客进店时也会收到免费的口罩。

他说:“虽然生意不如以前,但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这种常态化的防控意识,正在成为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站在维多利亚港边,看着对岸闪烁的霓虹灯,很难相信这座城市又一次陷入了疫情的漩涡。

但不同于三年前的恐慌,如今的香港人多了一份从容。他们知道,病毒不会轻易消失,但科学和团结能筑起最坚固的防线。

这场漫长的战役或许还会持续,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终将引领我们走向曙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