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觉得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但其实不对,至少中文互联网,信息还是挺匮乏的。
所谓的信息多,一方面只是绝对数量的多,大多数人都是复制粘贴的无脑洗稿,真正的好文章很少;另一方面是特定领域的集中,你会发现绝大多出版物和视频内容,其实扎堆集中在了少数几个领域。
比如历史内容,基本上都是明清、三国,最多加上秦汉。魏晋南北朝除了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这种,宋朝除了邓小南《祖宗之法》这类,其实你很难真正找出几本真正厉害的扛鼎之作。
还有所谓时政和国际关系的短视频。除了美国、英国、俄罗斯,最多加点韩国的尹卡卡,偶尔抨击一下日本的泡沫经济,你会发现其他领域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空白的。
全世界就只有这几个国家吗?除了讲美国霸权、英国衰落、日本房地产、韩国那几个悲情总统,就没东西可讲了吗?
所以我现在都不看知识类的中短视频,大家水平参差不齐是一回事,最关键的是中文互联网的信息高度同质化,大多数人被流量裹挟,很浮躁,不去挖一手信源,最后无非就是百科加那几本翻译的主流读物,没什么信息增量的。
之前有段时间,我沉迷游戏《中世纪2:全面战争》,里面的一个资料片叫《天国王朝》,一看就非常有逼格,我马上点进去玩。在这款游戏里,你可以选择一个国家,然后整顿内政,开疆拓土。
里面有个国家,我非常喜欢,叫“拜占庭帝国”。
然后我就去搜相关的资料,我发现中文互联网基本没有。要么就是所谓的超燃混剪,要么就是讲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时,顺带提一下。哪怕是扯通史,水平也良莠不齐。
最热的几本历史书要么就是拉尔斯·布朗沃思的《拜占庭帝国》,浅尝辄止,要么就是罗杰·克劳利的《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碎片聚焦。
而中文互联网的自媒体,做拜占庭帝国的内容,能看这两本书的人,其实就是头部了。
但其实最权威,最细致介绍拜占庭帝国的读物,其实是《剑桥拜占庭帝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剑桥拜占庭史》)
那为什么没人说,没人引用呢?
因为这本书没有中文版,所以里面很多信息,中文互联网你都搜不到,更别说做成视频了。

(《剑桥拜占庭史》中希腊火介绍)
而英语世界里不仅有这些权威著作,而且你能找到像“Byzantium & Friends”这样的播客,人家能直接引用希腊语史料,大家对喷的时候,能够贴出《狄奥多西法典》巨炮打脸。
而中文自媒体,有几个人能真的啃这些大部头,甚至去掌握拉丁语和希腊语呢?
大多数人看英文和文言文都费劲吧。
所以是文科生不好找工作吗?我觉得可能是许多文科生基本功太差了。
还有帝国也是,中文互联网基本没有相关信息,对于中亚草原史、西域史,你会发现国内的研究好像就是空白的。
要么就是问帖木儿和成吉思汗谁牛叉,发泄一下情绪;或者说帖木儿是战神,帖木儿多残暴,无脑吹一波。
但《剑桥伊朗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会引用波斯语文献《胜利史》,细致描述波斯的官僚体系和军队游牧定居混合的模式。

(《剑桥伊朗史》)

(《胜利史》)
我们都知道西方的文艺复兴,但你是否知道,帖木儿时代,中亚穆斯林世界也有一场文艺复兴,叫帖木儿文艺复兴,这是伊斯兰世界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当时撒马尔罕的乌鲁伯格天文台测算星表的精度,超越了托勒密等人,一度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图:乌鲁伯格天文台)
而且乌鲁伯格天文台,还可以用一种名为合相板的模拟计算仪器,用线性插值的方法,来确定行星的合相。
中国明清的天文学技术,其实就源于内亚伊斯兰世界的技术输入。

(图为:书籍《七政推步》)
而现在在抖音上,你最多看到有个视频秀一下撒马尔罕清真寺的蓝色穹顶,然后配一个语音:家人们,集美们,绝绝子。

(图为:撒马尔罕清真寺的蓝色穹顶)
其实关于帖木儿帝国,中文世界也有一些比较好的专著,比如张文德先生的《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研究》。

(图:《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研究》封面)
但因为对伊斯兰世界史料掌握不足,内容还是局限于中文领域。

(图:《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研究》序)
所以整个中文互联网,如果你往深了看,你会发现娱乐化泛滥,信息同质化严重,深度内容稀缺,这是一种生态的单调,更是内容的匮乏。
当然,有的人说,哎呀,你说那些太冷门了,没有用,还是看美国霸权衰落,银座歌舞伎町小姐姐跳舞,古锁古锁美滋滋。
你咋知道没用呢?
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不太懂,为什么欧美那么多学科,都是什么人类学、社会学、非洲人种学、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制度,洋人太混日子了吧。
后面我才知道,这些学科的设立是有历史背景的,因为当时印度和非洲是欧美的殖民地,这些学科是用来学习如何管理殖民地的。
现在推进一带一路,在陆地上,我们需要加强和中亚国家的交流联系,而我们对中亚的了解真的多吗?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和太平洋岛国和东南亚国家打交道,那我们又对这些地方熟悉吗?
在内亚和波斯文化圈对中国的影响中,其实有一类人叫粟特人,他们主要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唐朝做生意,有的甚至还在唐朝做官了。有本英文书专门介绍他们《粟特商人在中国(Sogdian Traders: A History)》。
(图:书籍《粟特商人在中国》内页)
好多历史自媒体大V估计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中华文化就没唐朝那么强了?因为中断了内亚的技术输入,整个文化谱系开始封闭了。
我们就不说那些冷门的领域了,就说热门的,比如明清。
很多人写什么帖木儿帝国和明朝,基本都是张口就来,他们真的看过《西域行程记》吗?它是明永乐吏部验封司外员陈诚,去帖木儿帝国首都克烈的一手记录。

(图:《西域行程记》正文)
其实不对照《剑桥伊朗史》这种大部头或者相关专著,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有几个人能去看伊斯兰世界一手文献?
现在的自媒体内容市场,充斥着大量低水平的洗稿、乱编,这其实也是文科生的悲哀。
百度百科和热门读物的翻译水平,基本焊死了内容市场的天花板。
大家好像被困住了。
最终你是选择追赶大众的声浪《娱乐至死》,还是选择自我 的禅悟大隐于市。
结局都将会是Happy Ending,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
每个人都只能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
只是你永远回不到的,是十八岁星空下,那个遥远的《仲夏夜之梦》。
[1]图:乌鲁伯格天文台,作者:Rodrigo.Argenton,公域版权合理引用
[2]图:撒马尔罕清真寺蓝色穹顶,作者:LoggaWiggler,公域版权合理引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