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确,9月1日起,无论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都是无效的。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将承担具体赔偿责任。这意味着,9月1日后,不管是自愿的还是双方协商的不缴纳社保,都是不可以的。而以前,很多小微企业个体户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会跟员工协商,以现金补贴的形式替代社保缴纳,也有些员工不愿参保,会主动提不缴纳社保,愿意多拿工资。
最高法这个解释争议非常大。对于个人,缴纳社保后员工到手收入会下降,收入越低的群体,收入下降比例就越大。从企业角度,缴纳社保会增加企业负担,很多小微企业,利润微薄,扛不住这个经济压力,不如直接关门,反而会导致就业岗位进一步萎缩。

猫头鹰和附近店里老板聊了下,小微老板们态度都很不乐观,都提到了自己压力很大,很担心全部缴纳社保后自己不得不关门。
一家包子店老板称,自己店里有的人没有社保,员工也不想要。如果强制要缴纳社保肯定压力大,现在本来就不赚钱,再加成本的话,就只能要不减员,要不关店。
老板称,“你别光说餐饮行业,你随便问问哪个行业,今年哪一个行业都不好干。大家都不容易。”被问起不缴纳社保上面会查的事,老板称不知道怎么办,也没想过怎么应对,暂时想不了那么多,如果到了要减员的时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行就都回家歇着:“如果真是非要强制的话,没办法,我们就减员,要不减员要不关店。养不了那么多人,每个人再买保险,再加那么多钱,那就相当于不赚钱,不赚钱还留着店铺干嘛?就关店。”
老板称网上说还有一个办法,可以都换成老人:“我们不用(年轻人)就是了,我们只要50岁以上退休的,不用交社保。老板说这个经济形势,大家要相互理解:“大家都不容易,老板开个店成本那么高,能勉强维持着,大家有个工作,能发个工资就很不错了。现在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年轻人找工作太难了。员工有个班上能赚个钱,上个班也不容易,起早贪黑的,老板也不容易,投资那么多钱,不赚钱,要全部缴社保,那压力更大了。我们都得彼此大家考虑。”

一家连锁咖啡店的加盟商称,自己店内只有两名正式员工和两名大学生兼职,自己本身就是法律从业者,不会做违法的事情,已经跟正式员工签订劳务合同交社保了,所以社保新规对其影响不大,“其他的加盟商我不敢保证,据我了解一般都没有给正式工交社保,新规之后估计都不会再用正式工,全部换兼职工,时薪一般25元,比正式工成本还低。”
附近的服装店店主则认为不可能强制缴纳社保,听到这个消息她很惊讶,表示还没有接到通知必须要缴纳社保:“我们这里应该不会强制缴吧?一点消息也没有,主要是实体不好做。”店主反复强调“现在实体太难了,应该不会强制缴纳社保吧”。店主称自己店铺除了自己另外请有一个女生,店里原来请了3个人,能倒班调休,现在已经减了两个人了,自己也要加班,之前一直没有买社保,她们也都接受。但是如果9月强制交社保,那生意就更难做了。“没通知就当不知道吧”。
家政中介老板则对社保新规表示“无法理解”,“我们这的家政员都是临时的,不愿意上保险,人家一个月就挣4~6千块钱,你让他们一个月掏两三千块钱上保险,我也可以给交,但人家不愿意啊,家政人家是出来挣钱,挣点钱就回老家,为什么要强制性地做这件事情,我就不太理解,我觉得因事而定。”
该家政中介老板表示自己从事这一行已经6年了,第一年还算可以没赔钱,后面赶上疫情,好不容易疫情过去,以为生意能好点,没想到一直在亏钱,门面房租一个月要一万多,“做家政中介这几年我都贴钱出去,我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都比这好,买东西都毫不犹豫,我现在没钱了,赔光了。”
老板补充道,我们是和家政员、雇主签三方合同的,也要考虑雇主愿不愿意,“如果新规真的需要强制交社保,那我只能从家政的工资里扣钱,或者大不了我就都不留下,雇一个已经退休的人,或者我自己去雇主家干家政挣钱。”老板表示如果新规真的落在自己头上,会先选择观望,“我随大流,看看情况再说。”
浙江的个体户老板徐先生主要从事房地产相关的广告业务,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公司效益下滑不得不裁员,疫情后公司运营困难,准备申请破产倒闭时跟员工停了社保,员工也都同意不交社保,愿意多拿点钱。徐先生很坦然:“当时跟员工商量,先把社保停了,逐步解决一下剩余的问题,因为现在不管是什么样,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徐先生称自己公司疫情前9个人,疫情后是5个人,5个人又撑了几年,几个员工都跟了自己十几年了,“现在实在撑不下去了,看不到一点点利好的消息,只看到国家政策对企业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他们自己都不愿意交社保,如果说摊开来自愿沟通,没有一个愿意交的,因为他们也知道交了没用。你不缴纳社保,你的薪水肯定是比缴纳社保要高。但是缴纳社保了,我企业强行缴纳,但个人承担的部分你就要个人承担,年纪轻轻出来打工,就挣打工那几年的钱,在当地交了几年社保有什么用?但是那部分收入没了,实打实地少了钱。”
徐先生提到“社保有用”的前提是工作有连贯性和稳定性,如果是一个稳定的当地就业人员,缴社保对他本人是一种保障,是件好事,但很多人的工作是无法保持连贯和稳定的,是流动的,社保就没有用。以建筑工人为例,建筑工人都来自五湖四海,跟着工地项目走,干半年几个月工程结束,要换下一个城市,怎么缴社保,又有什么用?
徐先生说:“干9个月工地结束了,我要重新找工作,我在当地交的社保有什么用?我下一站还不知道去哪里,中间还不一定衔接得上找工作,也不能立马找到工作。我不能在江苏交个8个月,然后过个半年再到安徽交个几个月再过几年我到山东去交个几个月,然后我回农村带孩子去了,我不工作了,我的社保交了有什么用?我到时候找谁去拿这个钱?我们绝大多数老百姓考虑什么?先活下去,再考虑未来。”
很多外出打工网友跟徐先生想法一样,认为自己工作不稳定,城市不稳定,没有必要缴纳社保,最重要的是存钱。有上海网友表示,“还以为强制缴社保影响不到我,没想到男朋友店里强制缴社保了,人事的意思是每月大概要扣掉1200多元,我们房贷2500,房租2000,猫猫狗狗,现在活不起了。”该网友称自己和男友在上海上不了几年班,主要是积累经验,存一点钱,所以上海的社保交不了多久,上海社保基数又高,对她来说社保用处不大,因为不会留在上海,比起社保,更想多存点钱。一名负责保洁的大叔则表示,我一个月工资就2800元,我都54了,过几年就回老家了,之前都没社保,我交这几年社保来干什么?

徐先生算过,如果要给员工缴纳社保,他员工到手收入每个月会减少大概1000元,员工很难接受:“很多欠发达地区的人都是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他要社保干什么?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很多人只是想趁着年轻挣点钱回去改善生活,去盖房子装修结婚,但缴纳社保收入会降低。”
另外徐先生也提到小微企业老板会考虑到的用人风险:“以前跟员工协商好就行,现在强制一刀切,企业不敢承担风险,就不敢用人。这个政策是强加给企业和员工的一种经济压力。”徐先生认为强制社保政策可能是压死一些小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老板能承担这个风险么?企业老板自己也会怕招聘的时候,员工说不要社保,只要多拿点钱,自己答应了,但后期员工反过来告我怎么办?国家法律是保护员工的,我怎么办?”
徐先生认为,让企业回归正常的市场化运作,政府不要去制定一些政策去强行干预是最好的,让市场决定一切。要不要缴纳社保,企业和员工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协商,员工同意不缴纳社保但是工资更高一点,员工愿意接受双方达成一致就行,如果员工想缴社保,未来更多一份保障,那么企业就规范缴纳。强制缴纳,效果不一定好。一方面,政策是为了补社保基金,想增加社保收入,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更加减少社保缴纳的人群。第二,这样的政策,本身是想保护工人的利益,反而可能因为经济压力造成大家失业,失业人群会更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