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一哥”恒瑞医药2023年业绩止跌回升,仿制药收入滑坡,海外BD道阻且长 | 看财报

在集采和医保降价影响下,恒瑞医药(600276.SH)连续两年陷入营收、净利双降的窘境。但在集采影响逐渐出清及创新药加持下,恒瑞医药2023年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增的成绩单。如今,恒瑞医药正走在从仿创结合到全面创新转型,并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路上。创新药成为推动收入增长

进口阿奇霉素被撤网,原研药大溃败刚刚开始

原研药在中国的“撤退”,来的猝不及防。4月16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公布第九批国家带量采购同通用名未中选药品的通知》,正式开始集采外品种清理工作。《通知》中不符合挂网条件的药品有110个,其中涉及到了不少原研药物,比如辉瑞的干混悬剂、礼来的

信立泰业绩持续下滑 创新药转型有望带动收入增长| 直击业绩说明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实习记者芦子衿深圳北京报道近日,国产心血管用药龙头信立泰(002294.SZ)召开了2023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在此不久之前,公司刚刚发布了一份黯淡的年报,信立泰2023年实现营收33.65亿元,同比下降3.35%;归母净利润为5.8亿元,同比下降8.95%。对

调查:美国经常性短缺药物增加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美国药品机构反映,现阶段美国有更多药物处于经常性短缺状态,短缺种类为有相关记录以来最多。药品短缺问题涉及一些治疗癌症的化疗药。  2020年3月7日,美国纽约一家药店贴出口罩售罄的告示。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据美国广播公司13日报道,美国卫

医药界夫妻档PK:翰森制药“仿转创”速度快于恒瑞医药

出品|子弹财经作者|孟祥娜编辑|胡芳洁美编|倩倩审核|颂文以仿制药起家的翰森制药在转型创新药的路途上,率先赢得一局。近日,翰森制药发布了2023年财报。2023年,翰森制药营收101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27%。2023年,翰森制药“仿转创”

中国银河证券:创新转型加速步入业绩收获期 首予中国生物制药(01177)“推荐”评级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01177),给予“推荐”评级。公司仿制药产品集采风险出清,创新产品步入业绩收获期,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17.30/369.61/411.59亿元人民币,同比+21/16/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3/31.29/36.26亿

1000亿美元的市场,印度想独吞,中企严防死守,不给印度这个机会

1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号称“世界药房”的印度想要垄断,中国药企紧追猛赶,为的是不给印度这个机会,毕竟当前多元化的全球市场,大家都得来分一杯羹。百康公司(Biocon)的工作人员在制药车间近日,根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以百康公司(Biocon)为首的印度仿制药企业,瞄

赛生药业(06600)私有化退市:在港苦苦挣扎的1121天

从2021年3月3日以18.8港元发行价上市到2024年3月28日宣布以18.8港元注销价进行私有化,赛生药业(06600)在港股市场度过了1121天。对于从其上市首日持股至今的投资者来说,赛生药业留下了两年0.74港元分红。但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赛生药业此时选择私有化多少有点“背刺”的意味。

国家医保局驳斥集采影响创新:高价格不一定带来真创新

  中新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张尼)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集采导致企业不挣钱、影响了医药企业创新和研发积极性”的观点,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直言,高价格并不一定带来真创新,集采促进了公平竞争、重塑了行业生态。

国产仿制药质量堪忧,除了价格便宜,药效可以说被进口药完爆

近年来,国家实行了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以降低药品价格并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然而,这一政策也引起了一些患者的担忧,特别是那些一直在使用原研药的患者。他们担心国产的仿制药品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会打折扣,从而对自己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其实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有医生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