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国企没报价,能卖给谁呢?

《大公报》这几天连续出招,又是“五问”,又是《莫天真 勿糊涂》,《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饮水思源有担当,背靠祖国谋发展》,然而,《大公报》知道事实真相是什么的?

时间倒回2个月前,当在国会咆哮"必须夺回巴拿马运河"时,整个中文互联网静悄悄,《大公报》一句话也没说。

那个时候,没人关心巴拿马总统府外美军的装甲车,没人追问为何中资企业集体沉默。

直到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将港口卖给贝莱德,某些群众突然集体上线——某媒体大V的直播间里,"民族大义"的礼物特效刷得飞起,评论区秒变道德审判庭。

如今,这位96岁的老人或许该庆幸自己不会刷——在短视频里,他已经被P成了向自由女神像鞠躬的表情包。

魔幻现实在此时达到巅峰:三年前称赞他"国际视野"的,如今痛心疾首"资本要讲政治";当年追捧他"抄底英国"的自媒体,现在怒斥"战略资产流失";就连他捐了53亿的汕头大学,都有毕业生在提问:"接受资本家捐款是否算吃人血馒头?"

看看这些年的记分牌:98洪水他捐了5000万,汶川地震掏了1.3亿,残疾人医疗设备数亿,烂尾楼为0。

汕头大学的实验室里,德国进口的精密仪器还刻着"LCF捐赠"的钢印。可这些在网友眼里,不过是"赎罪券2.0版"——毕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骂首富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说到港口交易本身,某些"专家"选择性失明。贝莱德开价其实不低,而中资企业连询价邮件都没发过。当特朗普政府威胁要军事接管运河时,高喊"国企接盘"的侠客们突然集体掉线。

《大公报》的檄文写得荡气回肠,却刻意忽略关键事实:交易清单里早就排除了香港和内地港口,留下的10个码头每年稳定贡献9%收益。

那些高呼"危及一带一路"的专家,似乎不知道中资在秘鲁新建的钱凯港即将取代巴拿马航线——这个深水港能让南美到中国的航运时间缩短17天,成本砍半。

当李嘉诚的船队在风暴中挣扎时,没人提起美国财政部对长和的制裁威胁,就像没人记得当年东方广场项目,邮电部大院为给他腾地皮拆迁的往事。

最吊诡的逻辑莫过于:买港口时被骂"转移资产",卖港口时被骂"卖国求荣"。在网友的平行宇宙里,李嘉诚连呼吸都是错的。这种双标狂欢让人想起《让子弹飞》的台词:"他要是体面,你就让他体面;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

(这是本人原创文章,不得抄袭,不得搬运,违规必究。所属MCN机构已启动全网监测,侵权必追责到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