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 14%-71%,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和预后,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

假性球麻痹(PBP)是因脑卒中引起的皮质核束损伤后,导致疑核和舌下神经核的核上受损,临床表现为吞咽、构音障碍,具体为进食或饮水发呛、言语謇涩、水自鼻口而出等,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吞咽困难。本文就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中医研究现状做简述。

一、中医学对本病的命名

《症因脉治·噎膈论》载“夫噎者,饮食在喉,不得下咽,噎住喉间。”指出噎膈之症与吞咽障碍有所相似。《针灸甲乙经》“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指出患者因咽喉部的异常而饮食困难。

《诸病源候论》“喉痹者,水浆不能入也”指出咽喉部的疾病导致咽喉部肿胀、堵塞不通而食不下咽。《医方考》“病人初中风,喉中痰塞,水络难通”指出患者中风后痰涎壅滞咽喉而水谷不下之症。

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在中医学上并无专属病名,依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归属于“噎膈”“舌喑”“喉痹”“中风”等。现代中医多推荐将其诊断为类噎膈,而西医诊断为假性球麻痹。

二、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阐述

由于古代医家多将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认为是中风病常见症状之一,因此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吞咽障碍的病因病机在传统医学书籍没有专门的论述,均含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中。

因其社会环境及所处时代的不同,历代医家形成了诸多医学流派,对中风之病机的论述也大相径庭。在唐宋以前,多认为外界邪气入侵,加之素体虚弱导致中风。

如张仲景云“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认为引起中风发病的外邪主要是风邪。之后逐渐形成中风病机之主流——“外风”学说。

在唐宋以后,大多认为“内风”学说是中风病机之主流,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肝阳化风等皆为内风之成因。如刘完素认为中风由“心火暴盛”所致。

明代张景岳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提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为“非风致病,内虚为本”,又在《类经·疾病类》言“此五脏之类风,未有不由阴虚而然者”,指出阴虚是气血阴阳亏虚中之关键。

同时张景岳还指出脾气虚弱,水湿不化,聚湿成痰或者肾阳亏虚,不能温化水饮而痰湿内生,亦可导致中风。清代的王清任则提出气虚血瘀为中风之病机,而创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治疗中风病。

《中医内科学》指出本病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加之劳逸失度、情志不畅、饮食失节、感受外邪,内外因同加于一身,如此则阴阳失调,气血不相顺接,血随气逆,阴不制阳而发。

三、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

其中中药治疗有喷剂、膏剂以及汤剂等剂型之分。宋珏娴等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之上加予威灵仙浓煎液喷咽治疗,威灵仙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威灵仙浓煎汤剂喷咽治疗能够改善吞咽困难。

2、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本病被《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所推荐。研究表明,针刺治疗能够使得SOD 活性增强,加速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对过量活性氧的耐受力。

减少脑细胞的损伤,增强脑组织的代偿能力,促进脑代谢,营养脑细胞,利于神经递质传导功能恢复和脑组织的修复。临床过程中用于治疗本病的针刺方法繁多,包括头针、颈项针、舌咽针、眼针、芒针、电针、火针等。

以及体针之特殊针法如醒脑开窍法、苍龟探穴法、通关利窍法等。头针:正所谓“头为诸阳之会”,因此针刺头部穴位能够激发一身之阳气、促进气血运行。

现代研究发现,舌咽、迷走神经及感觉纤维分布于颈项部之下。通过针刺颈项部穴位可刺激其神经纤维,发起神经冲动,重建受损的神经反射弧。基于以上理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项针疗法还创新性提出“供血、吞咽、发音、治呛、治返流”等穴。

王罗丹等取支配吞咽的神经在体表投影处的穴位、大椎穴及舌三针治疗本病,结果证明局部舌针、项针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舌咽针可以促进舌咽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对大脑的供血,促进病灶区域侧支循环建立,而加速吞咽反射弧的重建与修复。在临床应用广泛的的舌咽针有靳瑞教授创立的“舌三针”、“管氏舌穴”及“孙氏舌针”。

鲁国志等在体针治疗基础上加用舌针治疗本病,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体针组,舌针与体针结合治疗本病优于单用体针治疗。 眼针是由彭静山教授依据“五轮八廓”学及中医基础理论而创。

芒针,因其针细如麦芒而得名,可刺“深邪远弊”,意为对于病位较深的疾病疗效更为明显,具有取穴少、针感强、透穴多、传导快等特点。

江中艳等观察芒针透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本病,吞咽训练组仅予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普通针刺组予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普通常规针刺治疗,芒针透刺组给予芒针透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表明芒针透刺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和吞咽训练组。

火针就是通过烧红的针具点刺相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着刺激传导作用,还有鼓舞气血运行的温热作用,对于多种顽疾疗效显著。

袁影等研究火针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直接和间接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火针点刺而不留针,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2.10%,高于有效率为 75.70%的对照组。

电针指在得气后,在针上加以适当的电流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电针的应用可以延长得气时间,加大针刺的刺激并对针刺刺激进行量化。醒脑开窍法是由石学敏院士创新性提出地用于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方法,此法以“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为病机。

霍尚飞等探究苍龟探穴针法、冰刺激及舌肌训练治疗本病的效果,对照组予冰刺激和舌肌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龟探穴针法(廉泉、哑门、翳风、风池)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通关利窍法是基于“醒脑开窍”法发展变化而来。

刘亚飞等研究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调整食物形态摄食训练、吞咽康复训练对本病的治疗,对照组予以调整食物形态摄食训练、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之上予通关利窍针刺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1.43%。

苏锦华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地黄饮子联合点刺金津、玉液放血疗法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针药结合治疗本病较单一治疗方法更有效。

吕莉丽等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及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果表明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

3、其他治疗方法

此外,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疗法、药线点灸疗法、埋线、耳穴等疗法的运用同样丰富了该症的治疗手段。药线点灸疗法是选穴后并以火来促进灸线的药效发挥的壮医治疗方法,能加速气血调和。

陶文姣等研究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及常规针刺之上加用药线点灸疗法,表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本病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四、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以营养支持、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代偿性方法及康复护理为主,其中营养支持包括经口进食、经鼻管饲、经口管饲、胃造瘘及静脉补液,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的方法包括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口腔感觉运动训练、食管扩张术等。

代偿性方法包括食物调整、一口量调整、姿势调整、进食工具及环境改造,康复护理包括口腔卫生护理、健康指导,再佐以对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治疗。

五、总结

目前,国内外西医治疗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以营养支持、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代偿性方法及康复护理为主,临床上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颈项部活动训练及语言训练等。

同时也应用各种刺激手段促进患者吞咽反射的恢复。但存在着治疗周期漫长、疗效缓慢、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等缺点。临床实践发现,针刺治疗能够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

帮助机体更快地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活性氧攻击的耐受力,减少脑细胞的损伤,使脑组织的代偿能力增强,促进脑代谢,营养脑细胞,加速神经递质传导功能恢复和脑组织的修复。

因此针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本病的有效疗法,有着安全、无副作用且操作简便的优点,但系统评价认为目前涉及针灸的临床研究存在异质性。

即各家对本病的针刺选穴及手法不一的问题,且部分患者抗拒针刺,对针刺治疗依从性差。因此探索治疗本病的更佳方案,增加患者依从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是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