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商人无祖国”的闹剧,接近尾声了。

事实再次证明,没有人能够做空自己祖国,商人逐利天经地义,但若危及国家利益,那就是在玩火自焚了。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是政治,这本是一个常识,奢谈“在商言商”,恐怕只能上火星去办企业。

因为环视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放任本国的企业,从自家的锅里赚钱,却干着砸锅的勾当。

最近,事件迎来全面反转。

3月4日,李嘉诚以228亿的价格,把市值至少350亿的43个港口打包卖给了美国贝莱德财团。

24天后的3月28日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接按下了暂停键,表示将“依法审查,保护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稳定。”

这下,李嘉诚悬了,他那么多港口可能卖不成了,因为涉嫌违反多种法律,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反垄断法》和《国家安全法》。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伤了卿卿性命,李嘉诚这次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面子里子都亏个精光。

明面上的亏损,那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首先是李嘉诚旗下企业股价暴跌。

就看看这几天:长江基建集团7个交易日暴跌13%,市值蒸发172.4亿港元;电能实业8天跌掉10.66%,损失122.43亿港元;长实集团更是连跌11天,跌幅12.94%,市值缩水162.75亿港元。

你算算这笔账:就这么几天功夫,光几家主要公司的市值就蒸发了781亿港元。这可不是小数目,换算成人民币都快700亿了。

这才仅仅是开胃菜,随着交易确定终止、市场信心进一步恶化,股价还可能进一步下跌。

这些都是显性成本,冰山之下的隐性成本,可能更大。

一方面,是交易中断的潜在成本。

若交易因违约或政策干预终止,长和可能需向买方贝莱德财团支付违约金或承担法律纠纷费用。

尽管具体金额未公开,但参考类似国际交易案例,违约金通常为交易金额的1%-5%(即2.28亿至11.4亿美元)。

另一方面,是战略调整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及中国市场信任危机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这些难以量化的损失,可能远超短期财务损失。

最近有消息称,国内多家央企和地方国企已收到上级指示,全面暂停与李嘉诚家族旗下企业的合作项目。

据报道,李氏家族在内地的主要投资涉及能源、交通、零售等多个领域,与多家国企有着长期合作关系。

一旦合作全面暂停,民营企业也将闻风而动,他在内地的商业布局势必受到影响。

目前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既然监管部门已经选择介入,那么接下来和李嘉诚相关合作暂停的可能性不小。

我个人倒是认为,对于李嘉诚打包出售港口这种试图挑战国家利益底线的行为,适当敲打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其实,中方对李嘉诚也算仁至义尽了,2015年大陆一家国企就想买下李嘉诚的港口资产,结果李嘉诚嫌弃咱们的出价,没谈妥。

当年国家找他买他不给,现在却一口气把80%的港口股份卖给了贝莱德,售价比当年大陆国企出价低,你说这不是吃里扒外、胳膊肘往外拐吗?

退一万步说,即使李嘉诚真想卖,也那应该在出售之前向中方报备,至少通个气才对,看看咱们国家愿不愿买,肥水不流外人田。

没有,什么都没有,李嘉诚就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悄悄进村打枪不要、生理煮成熟饭,一股脑将海外重要的港口资产卖给美国的犹太财团,全然不顾会给国家外贸造成多大伤害!

这种行为,活该他亏钱啊!

毕竟,在事关民族大义的事情上,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不管不顾的话,结局只有一种,那就是彻底“出局”,最后落得一个“满盘皆输”。

其实,李嘉诚本来不必死死盯着钱包里那些钱,他的钱已经多到子子孙孙都花不完的程度,97岁的他与其当守财奴,不如多为自己的身后名添彩、为子孙后代积德。

说到底,商道之上还有天道,商业之上还有道德,商人可以无主义,但不能无祖国!

别忘了,公道自在人心,而人心可保家族长久啊!

大事大义大节前当三思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